終於來了!臺灣今年第一波寒流終於來襲了! 在全台灣都寒天凍地,大家哀哀叫的同時,有沒有想過說,以前那麼多原住民朋友都住在高山上,寒流來襲時,他們到底是怎麼禦寒的?住的地方抵得住寒風嗎?
禦寒第一招:「會呼吸的房子」
原來魯凱族人,就把他們的石板屋稱作「會呼吸的房子」! 排灣族或魯凱族最有名的建築,就是他們的石板屋。在夏天時,石板屋的石板間有縫隙,很能通風。到了寒冬,厚重的石板又阻隔了冷冽的寒風;不只這樣,石板屋的屋頂白天會吸收日光的熱能,夜晚就可以發揮保溫作用;再生個火,就非常溫暖了。冬暖夏涼,難怪族人叫石板屋是「會呼吸的房子」! 石板屋雖然好用,但建築卻很不容易。原來雖然石板屋的建材多為板岩,但一棟房子的每個部位所需的石板都不同:例如石板屋的牆面和屋頂需要比較堅硬的「公石板」,而填補牆面的縫隙所需要的是叫脆弱的「母石板」。 即使同樣是公石板,屋頂和牆面的石板也還是有差別。之前就有聽老人家說,他們都知道哪個部位的石板在哪個地區才有;因此有時候沿著溪谷長途跋涉找石板,就只因為某個部位的石板在某個地區才有。要完成一棟石板屋,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呢!禦寒第二招:半穴居
像全台灣分布範圍最大的泰雅族,還有遷徙範圍最大的布農族,他們都住在海拔更高的中央山脈或雪山山脈,揪竟該如何來稱過寒冷的冬天呢? 答案就是半穴居! 之前我們介紹過的達悟族的半穴居,可以用來抵擋太平洋夏季的颱風,而泰雅族和布農族呢,則是用來抵擋冬天的寒風! 這些朋友的半穴居家屋入口都在地面,但房屋內部卻在地面下,落差可達 1.4 公尺。這樣一來,房屋就可以減少與冷空氣接觸的面積,撐過寒冷的冬天了。除此之外,有些住在更高山的泰雅族的家屋屋頂還會成山形,這樣一來,冬天的降雪就不會堆在屋頂了。 這樣的半穴居構造家屋,除了主要是泰雅族、太魯閣族,還有布農族有之外,其實某些部落的排灣族石板屋,也都是從地下 3 ~ 4 公尺開始蓋,也有半穴居的功用。 半穴居的好處除了禦寒,據說還方便族人防守:一旦有敵人來襲,屋內地勢低,易守難攻,還可以為族人帶來防守的優勢! 中國清朝的舉人唐贊袞在台灣當官時,就曾在南台灣的部落看到了石板屋,因此在他所著作的《臺陽見聞錄》裡留下了這麼一段敘述:以小石片竹圍牆基,大木為樑,鑿石為瓦,寢處以鹿皮,屋中置火爐,無冬,無夏,燃榾柮不令絕。無冬、無夏,那不就是四季如春嗎? 即使以前原住民的祖先們物質生活簡單,然而只用大自然中可取得的建材,也是可以住得舒舒服服,渡過每一個冬天的寒流喔!
小編推薦閱讀
想隨時看更多原住民的新聞和故事嗎?
現在就加入我們的粉絲團吧!
圖片來源:pcbirdtw(CC Licensed)]]>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