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文標題為〈阿爸說的平埔族的故事〉,由原作者潘資洲先生(大武壟族)授權轉載。文內小標為《Mata‧Taiwan》編輯所加。 最近重讀胡傳寫的《台東州采訪冊》,書裏面有這樣的記載:
光緒三年七月,中路阿眉番、阿棉納納等社復叛。時吳統領光亮駐璞石閣,檄林參戎某率線槍營進紮大港口彈壓。行至烏鴉石,中伏而敗,退守彭仔仔。這一段文字勾起了我小時候在寒冬的火盆旁,聽阿爸說平埔仔的故事的記憶。阿爸好像也說過這個故事,那個時候的阿爸才四十七、八歲吧,不過他的腦子裏已經裝了很多比他還古老許多的平埔仔的故事了。 在冬夜的火盆旁,火光照亮他已經有些灰白的頭髮,火光微微,讓我看不清他說故事時的臉和他的心情。微紅的火光像文字一樣不太能清楚的描繪現實世界,我們的影子變得巨大、扭曲,阿爸的聲音搖曳著一如火光,那些在他故事裏的祖先的身影也變得巨大、扭曲。
大庄大滿族曾以石立約,不可助清攻打阿美族
我記得阿爸是這樣說這個故事的。光緒三年(1877 年)吳光亮打通八通關古道,把軍隊停在璞石閣(編按:花蓮玉里舊稱)。吳光亮任命他的弟弟吳光忠為百夫長,率領清兵一百人到大庄部落(編按:現花蓮富里鄉東里村,多為大滿族人,高雄地區族人自稱「大武壟族」)來駐紮。 那時的大庄周圍的土地都已經開墾成稻田,稻作收穫頗為豐饒,大庄因此人丁繁盛。吳光忠的部隊因糧食不夠,於是把士兵平均分給一百戶的村民,這些村民要負責供應士兵的日用飲食,當時被分配到士兵的村民很害怕清兵會殺了他們,就謠傳說是清兵要殺掉大庄人,所以把士兵分到每一戶人家住。其實當初大庄全村有一百多戶人家,總人數要比清兵多很多,清兵怎麼可能用這個方法殺大庄人呢?而吳光忠自己就住在當時的大庄總理潘福星家裏。潘福星就是我的阿祖(閩南語:祖父母輩)。 後來到了七月的時候,大港口(Makuta’ay)那邊的阿美族反,吳光忠要大庄人和清兵一起圍攻阿美族,可是我的阿祖說:「我們才剛和阿美族人議和,而且埋石頭發誓要等到石頭爛了才可以反悔,現在怎麼可以幫助清兵打他們呢?」吳光忠聽了之後說:「那要不然你們庄裏的人幫我們搬運糧食、兵器吧。」潘福星不得已只能答應了。 大庄派了壯丁和牛車幫清兵運糧食和兵器。到了戰場阿美族人看到大庄人就問了:「大庄人,你們埋的石頭都爛掉了嗎?我們不是才剛立約你們怎麼可以這麼快就來打我們?」大庄人回答說:「我們也是被清兵逼的而且我們只幫忙運糧食,不會幫他們打仗。」阿美族人說:「好,那你們要站遠一點,要不然到時候刀子是沒有長眼睛的。」刀子不長眼,兩族因誤會開始互殺
那時候清兵用的武器是抬槍,一挺抬槍要三個人操作,其中一個人負責從槍管前裝火藥和子彈並且塞緊、一個負責點火、瞄準和開槍、一個負責抬槍管,雖然抬槍可以打的很遠但是打不準,而且開了一槍之後要等很久才能再開第二槍。阿美族人一看清軍的槍射擊的那麼慢,於是把手中的槍放下拔出配刀開始衝鋒肉搏。阿美族人跑的很快,而且左右閃躲清兵的瞄準,一下子就跑到清兵面前,清兵的槍開沒幾槍就被阿美族人用刀砍倒,清兵很快被殺散而且死傷枕籍,根據有參加戰役的大庄人回來時講的,清兵流的血多得就像河水在流一樣。 清兵被殺散之後,阿美族人來到運送糧食、兵器的大庄人面前,他們已經殺人殺到眼睛都紅了,看到大庄人也要砍,有一個大庄人就拔刀抵抗,旁邊的大庄人看到同伴可能會被殺,於是拔刀幫忙一起把那個阿美族人砍死了,其他的阿美族人看到了很生氣,認為大庄人不守約定於是轉而追殺大庄人,大庄的壯丁們只好放下牛和牛車,一路跑回大庄,我們是跑得和鹿一樣快的人,當然很快脫離了戰場,聽說大庄人只花了半天的時間就翻過海岸山脈回到大庄,只是可惜了那些牛和牛車上的糧食,但幸好我們的人沒有傷亡。 到了隔天傍晚,才有人看見百夫長吳光忠騎著馬來到村口。因為以前我們庄裏為了防範外人,整個村子外圍都種了刺竹,南邊從現在的東里國小山坡下一直種到北邊芎仔溝的海岸山脈的山腳下,只有以前的鐵路舊鐵橋那裏留了一個出入口。任何出入村庄的人很容易被發現。吳光忠到了村口不敢再騎馬,只好下了馬牽著,一人一馬來到總理潘福星的門前,吳光忠跪下來說:「請總理大人救我,饒我一條命吧!」我的阿祖出來把他牽起來說:「大老,你是大官不能跪我。」於是阿祖要家人幫他準備糧食,還派了壯丁護送他回到吳光亮在璞石閣的駐地。 後來歷史繼續往前走,阿美族變成了原住民,平埔族還是平埔族,現在的文字好像也沒有比阿爸那個時候進步,還是一樣不能準確描繪屬於平埔族的真實。小編推薦閱讀
想隨時看更多原住民的新聞和故事嗎?
現在就加入我們的粉絲團吧!
圖片來源:Wikipedia(CC Licensed)]]>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