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阿洛談音樂(下):用祖先聽得懂的語言歌唱,是我們共同的鄉愁

本文接續〈【人物專訪】阿洛談音樂(上):我們都曾有過覺得母語很落伍的年代!
從小學開始,阿洛被逼得學會壓抑自己,直到上了大學,重新尋找自己身為阿美族人的認同,想要找回阿美族的文化精髓後,卻開始被整個社會壓抑。 「雖然有整個大環境的壓抑,但我想要把它化為力量,這就是我現在在做的事!」   堅持以阿美語創作,在連續出了兩張專輯後,阿洛這張 EP 的名字叫《Pangcah 棒炸》   「Pangcah」一詞發音正似「棒炸」,是北部阿美族人的自稱。 於是我們可能聽過一首歌,柔柔唱道: O Pangcah hananay a tamdaw, sahtoay o komeceday…… 「阿美族的人啊,大多個性溫和……」 因此,《Pangcah 棒炸》是為阿美族人而唱的嗎?  

《Pangcah》不只為阿美族,更為所有台灣人而唱

願所有人都像阿美族人,無論面對怎樣的險境,最後總是能在瓦礫堆上跳舞。

「不只講阿美族。」阿洛直截地說,而是整個台灣的你和我,「我們都需要這種力量。」 而這種力量,就是阿美族的力量。 從清朝、日本人,到民國政府,「我們阿美族人經歷了這麼多流轉的政權,卻仍然如此堅韌……」「在經過這麼多的淬鍊,流下這麼多眼淚後,阿美族不僅仍生活著,而且是樂觀的生活著。」 在數百年不同政局後,他們不但樂觀地生存下來,更能反過來去擁抱其他人。   曾經有一篇關於三鶯部落的文章,描述該部落的阿美族人即使家園不斷被政府強拆,他們仍然一次又一次地重建家園,年年舉行豐年祭: 「願所有人都能像三鶯部落一樣,無論面對怎樣的險境,最後總是能在瓦礫堆上跳舞。」(〈在瓦礫堆上跳舞─三鶯部落的重建啟示〉   也因此阿洛此次專輯,就是在述說蛻變與兼容的力量。 「阿美族能接納撒奇萊雅族人,能接納噶瑪蘭族人。在漢人的文化中,阿美族仍然保有自己的東西,可以在都市裡舉行豐年祭,可以在學習漢人的文化中,仍能講自己的語言、跳自己的舞,這就是蛻變與兼容。」 「我很想擁抱非原住民的人。因為我覺得,我們今天能不能反過來(去擁抱其他族群),讓台灣有更多可能、更美好呢?」  

舞曲不會讓人感到悲傷,就像海浪拍打,就像阿美族一樣

如果要用一種樂風形容排灣族,那會是藍調;泰雅族是 Funky;鄒族是重金屬;若是阿美族,那就是舞曲。

這也是為何阿洛選擇以電音來構成此次專輯的歌曲。 「如果要用一種樂風形容排灣族,那會是藍調;泰雅族是 Funky;鄒族是重金屬;若是阿美族,那就是舞曲。」 「因為當你聽到舞曲時,你不會感受到悲傷,你會聽到一種搖擺、自然、律動,就像海浪拍打一樣。」 對阿洛來說,阿美族並非是因為無知而快樂,而是在經歷了這麼多變化與眼淚後,最後仍然選擇以樂觀與舞蹈,來面對他們人生中的每一天。   有時人們會說,台灣原住民族是弱勢的。但若提到心靈層面,或許他們一點也不弱勢?   當專輯的宣傳照出爐時,那七個大大的英文字母「Pangcah」,正是以鮮紅色寫成,因為阿洛說,她認為最能代表阿美族的顏色,就是鮮紅色。 「我覺得 Pangcah 是鮮紅色,是一種力量、熱情,生命力,一種堅定的存在、快樂,一種很正面的力量。我覺得這就是 Pangcah,這就是阿美族。」 「不只講阿美族。我覺得整個台灣,都非常需要這種 Pangcah 的力量,非常需要紅色的力量,非常需要舞曲的生命力。我想要告訴台灣:台灣有一群棒到要爆炸的人,不僅僅是花蓮那一群阿美族,也有可能是你跟我。」   但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先去了解這群 Pangcag,這群棒到要爆炸的人,了解他們的文化與色彩,了解他們,為何歷經了這麼多的事,仍然可以這麼樂觀? 「希望用音樂去影響、感染別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這種棒到要爆炸的人!」 但在此之前,「你需要先來了解我們這群棒到要爆炸的人!」阿洛笑著說。  

母語,是我們共同的鄉愁

當我們在這個世代中,仍然可以講一句母語,唱一首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跟逝去的祖先產生連結。這就是我們的一種鄉愁。

繼胡德夫、Sangpuy、Suming、阿洛等等,近十幾年來,越來越多的歌壇原民歌手,前仆後繼地開始用自己的族語高聲歌唱,即使他們或許都和阿洛一樣,曾在主流樂壇被打個問號,為何他們仍願意,或甚至堅持用族語演唱呢?  

或許是一種鄉愁吧。

阿洛說,族裡的老人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Sakalemed kita;老人說,這是「鄉愁」的意思。

「以前有位巫師曾講過一句話:『如果有一天,我們無法跟遙遠的祖先對話,那會是多麼極大的黑暗!』」

就是因為這樣,因此「當我們在這個世代中,仍然可以講一句母語,(用母語)唱一首歌的時候,在此時這個時空中,我們就可以跟逝去的祖先產生連結。這就是我們現在存在的一種『鄉愁』。」

Sakalemed kita! 這就是「我們存在的鄉愁」。

A-do, Amis Music Festival


 

小編推薦閱讀

 

想隨時看更多原住民的新聞和故事嗎?

現在就加入我們的粉絲團吧!

 
採訪/文字:方克舟;攝影:Benedict Young
]]>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