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課本上的多元文化是名詞,部落的多元文化是動詞,我們才體驗到真正的部落見習

12 公里的路乍聽之下似乎感受不到有多長,在平常的生活裡畢竟是沒有「12公里」這樣子的概念的,多數狀況下反而是用時間去計算路程。走在瑞穗火車站往奇美部落(Kiwit)的路上,我突然想起自己很久沒有「認真走路」了。 走路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一種不得不的舉動,忘記了它也可以是一件慢慢、專心的、重要的事情,也算是一種勞動。當我走到後半段的時候才突然發現,這 12 公里有多重要;在流汗和大口喘氣的過程中,等於是把在都市中的自己一點一點地歸零、一個一個的轉彎在告訴我即將進入部落。 冷風和地理課本上曾有的景致透露著這裡的獨特。對我來說,走這一段路是進入部落的重要儀式。  

在部落見習:什麼都「一起」的心!

每一根竹子,自己砍、自己拔、自己綁,建構我們所短暫居住的這間房屋的是沒有被忘記的生活能力。

我們所住的傳統屋是奇美部落的年齡階級花了八個月蒐集建材,每個人同心協力建成的。第二天早上,Kacaw 大哥坐在傳統屋的火堆邊述說著這件事,我被當下那個景況深深震撼著!除了來自純粹柴火的光和溫暖,更打進我心裡的是部落如此團結的故事。每一根竹子,自己砍、自己拔、自己綁,建構我們所短暫居住的這間房屋的是沒有被忘記的生活能力,每一滴汗水,還有每一顆「一起一起」的心。 光想到這件事情,就覺得住在裡頭的自己很幸運很幸運。另外,Kacaw 大哥也提到位於一角的小隔間其實是儲藏室,母系社會的奇美部落裡,只有 Ina 才能夠進去。 奇美文物館原本是一間蚊子館,在部落的齊心協力下,裡面滿滿的展示令我收穫良多,不管是器物的展示或者是階級的介紹都很清楚。我最喜歡的是一張張的照片,看得見許許多多的故事在裡頭。很後悔的是後來一直忘記再進去看一次,如果暑假如願能再回到奇美部落(自己揪團去的部分),一定要好好地再去看一次。  

在部落見習:對自然的信仰

希望有一天,社會上的氛圍是不必特意去提「有機」,反而「噴農藥」才是必須特意去提的事情。若真的有這麼一天,該有多好!

升上高三之後,很多事情讓我覺得「勞動」可以是一種信仰。 享盡各種資源的我,透過勞動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勞動的人們、不要忘記這個社會的組成不只是我們這群「菁英」。在奇美的紅豆田裡,我看到的是很自然的耕作/勞動方式。我或蹲、或彎腰,不間斷地採著紅豆,腰部的僵硬感是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去感謝那些勞動者的重要媒介。 最有趣的是,回到台南後看奇美部落貼的動態提到「有機紅豆田」,我才意識到它是「有機的」。應該說,我的腦海裡從來沒有「這片紅豆田有灑農藥」的這個想法,很自然而然的,我就是打從心裡覺得它就是應該在那個地方,它就是循著自然的方法耕作。我也不太瞭解自己為何會這樣,也許是奇美部落真的是一個「什麼都很自然」的地方吧! 希望有一天,我到任何一塊農地,我都不會有意識地去想到它有沒有噴農藥。並且社會上的氛圍是不必特意去提「有機」,反而「噴農藥」才是必須特意去提的事情。若真的有這麼一天,該有多好!   在奇美,什麼都是自然的。這種自然不僅僅是環境上的,不僅僅是生物、地理、大自然的,我覺得我體會更深的是「自然而然」這件事情。 每個年齡階級都自然有它的義務和責任,每個人都自然有必須去做的工作,對於部落事務都參與是內化在心中的,對於萬物的尊重是從生活去實踐(例如 Kacaw 大哥在殺豬的過程中,有一個動作是將酒灑在豬上,然後自己也喝一口),身體是用勞動去記憶。這個對於在西部的我來說,是一件很遙遠的事。 或者應該說,在行前會還有子琳學姊之前的介紹下,就大概可以知道自己會有這一類的感動,但是當自己實際去接觸、真正在我生命中呈現的時候,衝擊感更大。  

更多在部落的學習

如果有一天我成為了上位者,是握有權力的人,我希望我自己可以永遠記得自己的任何決定都可能導致很多的破碎和失去。

校系博覽會之夜,我則是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發現了自己看事情的角度還是很單一也發現了自己平常習慣用中性或者模糊的字詞帶過我要表達的看法;這其實是對自己的言論不確定,同時也不負責的表現。 以前總自以為這樣的語言可以讓別人更願意去聆聽我的話,但卻忘了自己其實是應該要去學習堅定立場,卻仍能使別人願意聆聽。身在文化隊很幸運的一點就是,擁有很多可以互相扶持成長的學姐和伙伴。   家裡有一套很好看的漫畫叫做《光之島》,是在講日本沖繩南方有個叫做唄美的小島發生的故事。裡頭有一段提到:正因為我們人類不得不靠著其他動物活下去,所以更應該抱著感謝的心。漫畫裡的主角們,見證了山羊的死亡;小時候看的時候,心情是覺得講得真好,但總還是無法深切地體會。直到輪到我必須去經歷豬的死亡過程,從它被抓出來到被綁住,然後彷彿預知自己將如何被對待的哀嚎 ── 生命真的消逝得很快,從刀刺入到豬無力癱倒並沒有很久的時間。除了尊重生命之外,我想到的是生命的消逝真的是在眨眼之間,很容易,很渺小。 如果有一天我成為了上位者,是握有權力的人,我希望我自己可以永遠記得自己的任何決定都可能導致很多的破碎和失去。  

部落學到的多元文化,是動詞

文化真的是一個很多元的東西。在公民課本上學到的多元文化是名詞。但是在部落學到的多元文化是動詞。

回來之後的第一天,在早餐店報紙看著看著突然有想哭的感覺。在部落裡面,透過奇美部落保留的傳統、同心協力的人與人關係、真正生活中的勞動,我好像看到一個社會的理想型態:看到部落裡的人是怎樣真正地去生活,並且大家都一起一起。但當我回到這裡,重新看見台灣那些醜陋、那些尚待解決的問題、猛然發現這依然是一個「不願意認錯的世界」,真的紅了眼眶。 每一次到部落,我知道我都是在汲取部落的養分,學習部落裡頭些關於公共事務的運作或者學習部落不一樣的看法。部落對於我來說很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 文化真的是一個很多元的東西。在公民課本上學到的多元文化是名詞。但是在部落學到的多元文化是動詞。不管是去年在利嘉部落或者今年在奇美部落,我都看見了很多不同的思考事情的方式。   最後,謝謝文化隊,謝謝秀珍、子琳、頌恩,謝謝學姊們,謝謝學妹們,也謝謝九屆。很喜歡大家在一起的感覺。謝謝明季老師和Kacaw大哥,謝謝教我們唱歌還有分享自己故事的Ina們,還有,謝謝奇美部落的每個人、事、物。希望我能夠帶著奇美部落給我的能量和感動,不停的反省自己還有持續的思考、行動。  
關於作者
蔡喻安,台南女中台灣文化隊第九屆,高三學生。
[AdSense-A]

相關文章推薦

[AdSense-B]
 

相關活動推薦

奇美部落是阿美族最古老的部落之一。傳說中,當創世後的大洪水退去,阿美族人的祖先 Sra 和 Nakaw 在現今花蓮瑞穗的奇拉雅山登陸,第一個定居的地點就是奇美部落。

然而這麼古老的部落,卻一直被大家遺忘!以前大家到到秀姑巒溪泛舟,總是匆匆略過,頂多是在這吃便當……

現在經過奇美部落族人共同經營團隊籌備三年後,正式推出「奇美水上思路:Tatadok(達達鹿)之旅」,讓大家之後到奇美部落玩,都有一相新選擇喔!

在阿美語裡,tatadok(達達鹿)是「順流而下」的意思。於是奇美部落的「Tatadok(達達鹿)之旅」,便是運用現代的船筏設備,在群山環抱的秀姑巒溪之間,讓奇美部落的阿美族勇士帶著你順流而下,一路說故事、撒網、抓蝦、野炊、玩耍、盡情融入阿美族文化與大自然嬉戲。讓你放鬆心情慢慢體會古老部落的文化智慧,以及大自然的驚奇!

目前 Tatadok 的套裝行程從 1 日遊到 1 日 1 夜遊都有,行程包含奇美部落的老故事解說、秀姑巒溪生態之旅、撒網、抓蝦、野炊、石頭火鍋、奇美御飯團便當、奇美冰涼萬歲飲品;上岸後,並帶領遊客品嚐部落風味餐、傳統屋體驗、部落文化導覽……

有興趣的朋友,可直接到奇美部落的網站觀看喔!

 

你也有原住民或部落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CC Licensed)、奇美部落
]]>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