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谷慕魚限制步行背後的意義:部落自治意識凝聚慢又艱辛,卻是必要走的路

2015 年 5 月 17 日,藉由銅門部落、花蓮部落大學及台灣原住民太魯閣學生青年會推動的「部落面對面」活動,我們見證了兩個部落如何因為政府單位的欺壓而團結和諧一致向外的過程。

該日為活動第一場系列講座,銅門部落邀請奇美部落文化發展協會吳明季總幹事來分享前一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奇美文物館事件及其後續,還有奇美部落 10 年來自主努力及成果。

 

部落不受尊重,自治勢在必行

這個館從無到有都不是鄉公所用出來的…… 其中很大部份是部落的人信任協會才願意借展……,但是政府的態度實在令人心寒。

吳明季在講座中述及了奇美文物館如何從 10 年前的蚊子館到 2011 年曾經獲得文建會「全台灣最感動人的博物館」稱號,以及因為奇美文物館的發展,如何一項一項地恢復了消失了 60 年以上的傳統儀式。其中更引人注目的,當屬如今奇美部落已經可以靠著部落文化發展出來的觀光及有機耕作養活部落的人,使得奇美部落的傳統得以延續。

但部落努力了 10 年的奇美文物館,在新任鄉長一紙命令下,所有成果卻都將被這過程中沒付出的鄉公所整碗端去。吳明季說:「這個館從無到有都不是鄉公所用出來的,通通都跟鄉公所無關,都是協會的。其中很大部份是部落的人信任協會才願意借展的。」

雖然如此,奇美部落也不是馬上就決定放棄溝通,但是政府的態度實在令人心寒,政府並不把奇美部落努力自主的成果放在眼裡,也不尊重原住民的文化,於是奇美部落終於決定將奇美的文物給撤出文物館。

 

奇美部落之事件與銅門部落最近所遇到的事件雖然內容不同,但是本質是相同的,政府不重視部落聲音,僅一味地向部落說,我有權力,我有土地,你們要守法,但過程中卻不與部落討論,與部落切身相關的事物,部落總是最後才知道。因此這牽扯到了部落自主問題,奇美部落於是出現在這個會議。

[caption id="attachment_6566" align="alignnone" width="470"]TS8diWusDD3KhPVOO9Lncu7ZXMfqDaGdrpGKA-5dsao 奇美部落的年輕族人培力,從最初奇美文物館周圍營造的兩間茅草屋就開始了。圖為 10 年前奇美部落男子階級以茅草舖設茅草屋屋頂情形。(圖片來源/奇美部落)[/caption]

 

自主發展第一步:部落青年培力

未來,我們不會悲觀,因為我們知道部落自治、自主是有可能的……。只要部落的人還在,部落堅持的文化價值還在。

奇美部落得以發展那麼順利,有賴於部落從很早就開始重視部落年輕人之組織培力,從當初奇美文物館之建造初始,兩間茅草屋就開始。

吳明季說:「一開始還不知道怎麼佈展,還帶年輕人去台北看大博物館看怎麼運作。大博物館很有錢,當然不是全部都做的到,我們就挑我們比較有可能做的去做。看完展後,心裡有些藍圖,就帶部落青少年一起上。從無到有,把蚊子館變成小而美的文物館。」除此之外,當時就開始讓部落年輕人做部落解說的訓練還有風味餐的訓練。

因為奇美部落一開始就堅持不要讓財團入內,凡事都要靠部落整體自己來,因此部落的培力就更顯重要,除了養活部落,更讓文化傳統可以延續下去,將文化傳統發展成文創周邊商品,使得原住民文化不再只是被迫接受主流文化,更有機會藉此輸出部落的文化價值給主流文化。

對於現今部落文物退出奇美文物館事件,吳明季說:

「有很多人說這是一個挫折,但我們覺得如果這是部落自主必經的過程,那我們願意去承擔。未來,我們不會悲觀,因為我們知道部落自治、自主是有可能的。

10 年前我們什麼都沒有時,靠的是部落力量還有部落的文化邏輯。只要部落的人還在,部落堅持的文化價值還在。重點不是建築物死的外殼,重點是裡面的人的能量聚集起來,這是我們花了 10 年時間的經驗學來的。」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奇美部落堅持不讓財團干涉,除了養活部落,更讓文化傳統可以延續下去,使得原住民文化不再只是被迫接受主流文化,更有機會藉此輸出部落的文化價值給主流文化。圖為奇美部落族人帶領遊客製作部落傳統工具情形。(圖片來源/Mata Taiwan)[/caption]

 

憂歐菲莉悲劇重演,銅門族人不願過度開發

10 年前我們只看到青山綠水的環境,10 年後變成外面的財團爭先恐後要拿到使用權跟進出權。

銅門部落會議主席 Masaw 在聽完吳明季解說後表示:「今天奇美部落跟銅門部落要同病相憐,因為我們選出來的地方父母不認同我們。我們也爭了快 10 年了。」

銅門部落因為傳統領域包括了有名的景點慕谷慕魚風景區,因此很早以前就有財團及政府單位進入,這造成了銅門部落族人發展部落自主及部落價值時若干的困難。

至目前為止銅門部落至少發生了三起重大事件,其中包括了慕谷慕魚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事件、 護木事件以及最近的鳴槍封山事件,分別為:

  1. 慕谷慕魚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事件
    2011 年 7 月花縣府在不告知部落,欲強行通過「慕谷慕魚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在銅門部落會議決議拒絕後,政府不只漠視部落的意見,甚至宣稱部落族人在山上的工寮是違建物,要進行拆除。
  1. 風倒木事件
    2013 年 12 月銅門部落族人先在省道台 14 奇萊線 17 公里處看到挖土機出沒,後又發現台電的磐石工作站附近放置了包括扁柏、紅檜木等一級巨木在內的珍貴木材。向銅門派出所舉發後,竟意外發現這批是林務局合法取得的木材,林管處事先完全沒有與部落溝通,甚至告知部落。
  1. 鳴槍封山事件
    2014 年 6 月,銅門部落發起封路行動,鳴獵槍並升起狼煙,宣示捍衛傳統領域,拒絕過度開放慕谷慕魚觀光。銅門部落憤怒不是沒有原因, 事實上,族人多次勸告遊客以步行或騎腳踏車進入,卻遭到遊客漠視不屑一顧。

這三起事件都可指向一個源頭事件 ── 民國 79 年歐菲莉颱風。

外來政府從日治時期至今,為了開發銅礦與觀光,不斷地開挖土地、修建道路,結果導致山林承受不了颱風所帶來的大量風雨而致山洪爆發,造成了部落死亡 34 人。這起事件在銅門部落的族人裡形成了一個共同的集體恐懼。

慕谷慕魚早期曾被視為秘境,更有部分人將其稱為小天祥。如今因天然資源豐富,政府強行以政治力介入,不論是劃定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修建道路、或是直接進部落傳統領域將樹材運走等事件,在在顯示了政府從不考慮曾經發生過的歐菲莉颱風悲劇,仍然想一味從銅門部落取走珍貴資源,發展觀光。

山區的土質鬆軟,不利於再持續地開挖道路、增加遊客量。銅門部落因為懼怕再次失去生命財產,只要提到歐菲莉颱風事件,族人大多可齊心對外。

 

銅門部落青年 Rakaw Didi 就銅門部落 10 年來發展的困境做出了說明。他說:

「看到奇美部落已經努力了 10 年,但銅門部落是已經荒廢 10 年,只有政府單位接管,沒有部落的人在參與其中…… 很多單位為了賺錢,而不是為了文化。

10 年前我們只看到青山綠水的環境,10 年後變成外面的財團爭先恐後要拿到使用權跟進出權。」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銅門部落的風倒木、慕谷慕魚封山等三大事件,都與當年歐菲力颱風襲擊部落有關。圖為 2013 年 12 月銅門部落風倒木事件情形。(圖片來源/Mata Taiwan)[/caption]

 

銅門部落三大挑戰:土地、文化與有效部落組織

這個山林名字有很多名字,都完全沒有在解說員的口中陳述…… 文化土地被抹滅、甚至是被汙衊,我們看到的會很心痛。

綜觀目前銅門部落所面臨的問題,皆與部落自治有關,大致如以下三點:

 

第一個問題:土地利用未獲部落同意

鄉公所沒與部落協調溝通,而偷偷開挖產業道路,造成了山林環境的破壞,更讓當地居民回想起民國 79 年歐菲莉颱風所帶來的恐懼,最後鄉公所只被水土保持局開罰 6 萬元就沒事了。

Rakaw 認為,慕谷慕魚的土質鬆軟,不適合再持續開挖道路或是做任何經濟活動的開發,眼前已經實際發生過歐菲莉颱風事件,不論再用任何藉口開挖都不能成為藉口。

 

第二個問題:部落傳統價值文化的流失

Rakaw 表示:「很多想賺錢的人會想用商業化的名字來取代原住民的文化(例如彎月峽谷)。」「這個山林名字有很多名字,都完全沒有在解說員的口中陳述…… (太魯閣族的)文化土地被抹滅、甚至是被汙衊,我們看到的會很心痛。」

「能夠站出來的長輩們都會希望我們後代子孫要傳承這片土地,而且是以(太魯閣族)真實的文化傳承下去。」

 

第三個問題:部落缺乏有效決議管道

雖然《原住民族基本法》明定政府應尊重原住民族的社會經濟組織型態,但在部落試圖團結向外,對政府部門溝通協調時,卻因不具公法人地位,而往往不被國家承認其決議。對此,Rakaw 認為部落需有一協會與政府溝通、申請經費,甚至跟財團應對。

但部落發展協會從來都不等同於部落會議,又該獲得部落的信任與支持,甚至願意讓協會代部落處理重大部落議題呢?

本身亦為奇美部落文化發展協會總幹事的吳明季即表示,其實奇美內部一開始對於自主經營部落產業的共識也不大,但協會仍努力把握一個精神:「我們人雖少,但還是要由我們開始做,去影響更多的人,去凝聚更多的人。」只要協會能秉持為部落維持傳統價值的努力,就能一步步影響部落其他人,「要讓部落裡面的老人家知道你們是真的為部落好,而不存私心,那麼他們久了也會支持。」

除了成立協會,國內許多族人也努力推動部落法人化,讓部落成為國家承認之自然法人,只是此部份仍有賴現正由立法院審查的《原住民自治推動條例》之部落法人定位部分通過。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866"] 銅門部落青年 Rakaw Didi 就銅門部落 10 年來發展的困境做出了說明,點出土地、文化及有效部落組織等三大問題。(圖片來源/洪裕淵)[/caption]

 

部落自治意識凝聚,每步都得踏得仔細

遇到挫折是一定會的,但只要志同道合的幹部互相支持鼓勵,也是可以撐過去。這不是一條輕鬆的路,但卻是一條必要走的路。

部落自治意識的凝聚,吳明季強調了一個字 ──「慢」:

「部落要自主發展初期千萬別讓財團或是外面的單位可以伸入,部落要靠自己站起來,那就會慢。

遇到挫折是一定會的,但只要志同道合的幹部互相支持鼓勵,也是可以撐過去。」

「這不是一條輕鬆的路,但卻是一條必要走的路。」

回想部落產業自治推動 10 年,她的感想是部落的自主能量真的很珍貴,要很珍惜,並確認跨出去的每一步「對整個(部落)集體來說都是最好的。」

「如果對我們的初衷、方向及價值都是有掌握的話,部落的主軸就不會偏差。」

 

此趟銅門部落與奇美部落交流,除了會後兩部落互相鼓勵外,奇美部落的成功案例更為銅門部落帶來未來的樂觀想像。銅門部落自山林盜挖事件後,至今不論是觀光之鳴槍封路事件或是護木事件皆有取得初步成果,例如 2015 年 6 月 2 日花蓮縣原民處公告決議民眾進入慕谷慕魚應採步行,便是基於銅門部落會議的決議。若能持續推動下去,相信有一天部落的自主將不再是空談。

 

這一系列「部落面對面」講座還有一場在 6/28,銅門部落將與林益仁教授討論現行部落自主問題及未來發展可能,相信還會再擦出更多不同的火花。

 

關於作者

洪裕淵,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所畢業。想藉由寫作改變這個世界,目前是個社會新鮮人,在社會的角落默默工作著,去過的地方不多,但是常常在腦袋中構思各種冒險,愛做夢,夢想是環遊世界。

[AdSense-A]

[AdSense-B]


相關文章推薦

 

你也有原住民或部落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