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原住民族政策,將會延續民進黨長期以來一貫的理念:以國際的標準,尤其是《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的標準,強烈地重視原住民族權利的保障。
從這個角度出發,未來在民進黨重新執政後,我首先要以總統的身分,代表整個政府,向全體原住民族正式道歉。」
為何向原民道歉?回應族人 400 年來殖民事實
過去 400 多年來,原住民族經歷了不同時期的統治者及外來移民,逐漸喪失了土地。一直到今天,我們都必須很遺憾地面對……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以一襲俐落黑色西裝走向 16 族原住民代表,在發表原住民政策以前,阿美族總頭目 Mayaw(陳雙榮)為蔡英文戴上阿美族的情人袋;情人袋原是情人互贈的信物,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作袋,象徵蔡英文對臺灣原住民族的認同與友誼,以及原住民族對蔡英文的支持與期待。
對原住民族道歉的承諾換來台下熱烈的掌聲,蔡英文接著補充:
「為什麼要道歉?
回顧台灣歷史,過去 400 多年來,原住民族經歷了不同時期的統治者及外來移民,逐漸喪失了土地。一直到今天,我們都必須很遺憾地面對,原住民族人在經濟、教育、健康等統計指標上的劣勢。」
澳洲政府於1909年至1969年年間(部份地方持續至1970年代)所實行的「同化政策」對大部份原住民造成嚴重傷害。2008年2月13日,時任總理總理陸克文在澳洲國會上正式三度向澳洲原住民表示歉意,承諾將會改善原住民的生活水平,包括減低幼兒夭折率、提高識字率及平均壽命等。不過也有批評指出,除了象徵性的道歉以外,事實上後續並沒有什麼值得討論的實際政策出爐。
在紐西蘭各地毛利人在與政府進行歷史談判之際,最後的協定往往會包括女王的道歉,譬如Tainui協定(1994)、以及Whatkatohea協定(1996)。而紐西蘭政府在與毛利人進行土地歸還的談判之際,除了土地以外,往往也會同時以現金(或等值的資產)作補償,譬如Tainui協定賠一億七千萬、Whatkatohea協定賠四千萬、以及Ngai Tahu協定賠一億七千萬。
加拿大政府則是在面對巨大輿論壓力下,在1998年正式宣布一份「和解聲明」(Statement of Reconciliation),對於過去150年來的原住民政策表示歉意,並提出一筆為數兩億4,500萬的「和解基金」(healing fund)。
8/1 原民日提原民政策,蔡與族人共賞正名紀錄片
回顧 80 年代原運興起的背景,如何走上正名、自治以及還我土地三大目標的抗爭之路,卻頻頻遭到國民黨的反對或冷處理。
蔡英文選擇在 8 月 1 日這天作為第一場政策發表的記者會,表現對原住民議題的格外重視。
8 月 1 日是原住民族日,原先要紀念 1994 年 8 月 1 日因為原住民族權利運動(原運)的長期奮鬥過程,成功推動國民大會將憲法中具有汙名化意味的「山胞」字眼修正為「原住民」。1997 年又再次修正將「原住民」修正為具有集體權概念的「原住民族」,使憲法必須承認原住民族為台灣「原來」的主人,保障民族自治和土地權。
今年適逢原住民族日制定滿 10 周年,以及原運正名運動 21 周年,民進黨原住民族事務部邀請兩位民進黨原住民立委參選人瓦歷斯‧貝林和陳瑩,長期關注原住民政策之學者林萬億、施正鋒教授,以及原住民族人共同觀賞原民台拍攝之原運正名運動紀錄片,回顧 80 年代原運興起的背景,如何走上正名、自治以及還我土地三大目標的抗爭之路,卻頻頻遭到國民黨的反對或冷處理。1994 年在民進黨國民大會黨團的提案下,讓原運的正名訴求列入表決,而後納入憲法之中。
然而,這部由原民台製播一系列 1980-1990 年代的原住民族運動紀錄片,共 14 集,卻在 2011 年 10 月播出第三集「正名運動」後遭到國民黨籍立委孔文吉質疑並凍結 2 千多萬的預算;該集片中提及原運團體要推動在憲法中修正把「山胞」改為「原住民」,訪問當時表態支持正名的國民黨主席、前總統李登輝,引起國民黨立委反彈,擔心影響選情。
該片自此之後沒有再播出,後續幾集也被迫延後播出,直到 2013 年才上傳到網路公開。
原民政策流於觀念,學者:應讓行政立法一致
相關落實方案…… 多半停留在觀念層次的進步,像是《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至今仍難推動。
蔡英文與競選團隊近幾個月展開「點亮台灣,希望原鄉」行程,自 6 月 25 日到台東與部落原住民交流,曾在 26 日於臉書上提及若有機會執政,將落實「原民自治」、「在地經濟」、「健全交通」及「社區照顧」等 4 大原民政策,並強調和原住民族是「夥伴關係」。
這不免讓人回想起前總統陳水扁,曾在 2000 年總統大選前後,與原住民族運動朋友先後簽定了《原住民族與台灣政府新的夥伴關係》、以及《原住民族與台灣政府新的夥伴關係再肯認協定》,接受國際對於原住民權利的基本原則,包括承認台灣原住民族之自然主權、推動原住民族自治、恢復部落及民族傳統領域土地等原則,並在協定中列出相關落實方案。然而這些卻多半停留在觀念層次的進步,像是《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至今仍難推動。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暨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施正鋒認為,民進黨執政 8 年最大的困境是國會的政治結構「朝小野大」,想要推動的政策屢遭到在野黨杯葛下否決。他建議,民進黨必須思考如何透過選舉,讓行政與立法部門一 致,達到全面執政,民選的總統才能真正有所作為。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510"] 資料來源:施正鋒(2013)《民進黨執政八年族群政策回顧與展望》頁10[/caption]
民進黨阻原民自治?蔡批現行條例為「鳥籠自治」
目前的政府也提出自治法案,但…… 缺乏空間範圍、土地權利、穩定財源的方案,不僅矮化了自治的地位,更壓縮了自治的權限。
今年,蔡英文在發表原住民政策上宣示落實「原住民自治」的決心,「民進黨下一個階段的目標,就是在重新執政以後,立刻逐步來推動穩健、而且實質的原住民族自治。」
她認為原住民族自治,應該要有幾個重要元素:
一、必須享有明確的空間範圍、土地權利,以及固定財源。
二、自治政府的架構,要與原住民族對等、充分協商後才產生。
三、賦予部落「公法人」的地位,讓部落成為法律上的實體,持續累積、強化自治的經驗與能力。
今年 4 月 13 日曾在立法院審查馬政府推動的《原住民族自治暫行條例》草案,被質疑是為了選舉考量,在未有與原住民充分協商的情況下推動非真實的自治法案。蔡英文也對此提出批評:
「雖然目前的政府也提出自治法案,但在內容上卻有不少瑕疵,缺乏空間範圍、土地權利、穩定財源的方案,不僅矮化了自治的地位,更壓縮了自治的權限,讓許多原住民朋友無法接受。
我們認為,立法院不應該草率通過這種『鳥籠自治』法案。」
她期望在自治法立法完成以後,可以選擇比較具備自治條件的部落,率先來進行,創造一、兩個成功的個案,成為自治的示範和起點。
政策保障原民工作教育權,維護原民台自主與獨立
在文化教育政策上,將全面修正《原住民族教育法》……,並編列充足的預算,維護原民台運作的自主與獨立性。
除了原住民族自治,蔡英文提出另外三大面向的政策,分別是經濟、文化教育和醫療照護。
在經濟政策上,將修正《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以保障族人就業,與公私部門合作,創造更多原住民朋友的在地就業,並支持具原住民特色的自主產業。「我們有一個更具體的目標,就是要提供超過一萬個工作機會。要促進就業或鼓勵創新,背後需要金融政策的支持,因此,我們也計畫活化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以『原住民族互助銀行』的模式,建構符合族人需求的融資、微型保險及創新預成機制,協助發展各項原住民族產業。」
在文化教育政策上,將全面修正《原住民族教育法》,在各教育階段都納入原住民族的文化、歷史和語言,並編列充足的預算,維護原民台運作的自主與獨立性。
在醫療照護政策上,將發展以原住民族文化、地理為特色的長期照顧體系,以符合原住民族長者的照顧需求。「要建構在地化的、社區化的福利服務。最重要的,我們要縮小原住民族和其他族群之間醫療資源的差距。」
將肯認平埔身分,搶救族群語言文化
我們要肯認平埔族的身分認同權利,制定相關的政策跟法律,積極搶救平埔族的語言跟文化。
而推動平埔正名也是今年備受關注的議題。
自「山胞」正名為「原住民」之後,部落原住民逐漸找回自己獨特的名字,截至 2014 年 5 月,政府已完成法定 16 個部族,而民進黨曾在過去執政時期推動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等 5 個原住民族的正名。
但臺灣當然不只 16 個原住民族。曾經平埔族群被稱為「平地山胞」,至今遍佈全臺的道卡斯、巴布拉、巴宰、巴布薩、洪雅、西拉雅、馬卡道、大武壠及宜蘭噶瑪蘭等族群卻被套進一個「平埔族」大框架,因為卡在《原住民身分法》的認定問題,始終無法正名恢復原住民族身分。
目前僅有臺南市是唯一將中央政府未正名的平埔原住民族(主要是西拉雅族)列為「市定原住民族」的地方縣市,以及花蓮縣富里鄉承認當地未正名平埔原住民族(主要為大武壠族及馬卡道族)為「鄉定原住民族」。
蔡英文在政策發表最後說道:
「我們要肯認平埔族的身分認同權利,制定相關的政策跟法律,積極搶救平埔族的語言跟文化。當然,配合原住民族人口因此而成長的比例,我們要同步增加原住民族的相關預算,促進各族群間的共生共榮。」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3008"] 至今遍佈全臺的道卡斯、巴布拉等族群卻被套進一個「平埔族」大框架,因為卡在《原住民身分法》的認定問題,始終無法正名恢復原住民族身分。(圖片來源/HYLA 2009,CC Licensed)[/caption]
關於作者
Vanessa,讀社會學、人類學的大學生,關注性別政治文化、社會運動。每天都要喝咖啡,平均 20 秒讀完一篇網路文章,喜歡在不讀書的時候一個人去閒晃,聽故事,觀察路人和風景的變化,是一個持續練習寫字的人。現為《Mata‧Taiwan》特約採訪編輯。
相關文章推薦
你也有原住民或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圖片來源:Hsuan Lin Chen(CC Licensed)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