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汐止都下雪下霰了!那台南到底會不會下雪?

(圖片來源:截自交通部中央氣象局)[/caption] 由於今(2016)年適逢「負北極振盪」,因此來自北極的冷空氣被北美、歐洲的暖空氣擠出來,流竄至中緯度的地區,使得台灣面臨了 11 年來最強冽的寒流,不只是高山地區早就積雪一片,甚至平地包括新北市永和、汐止及桃園平鎮等地,都有網友拍下了下雪的影片!(亦有可能是)南部的鄉民羨慕不已,紛紛問:

「那南部有沒有可能下雪?」 「台南有沒有可能下雪?」

好的,從 PTT 鄉民根據氣象資料以及各地回報訊息所做的圖像化資料來看,多數南部平原地區,包括台南、高雄市區,都還只屬於低溫特報區域,還沒有到潛在降雪區域: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2840"] (圖片來源:截自 PTT)[/caption]   若是從中央氣象局提供的天氣預報來看,台南、高雄最低溫只會到 7 度,而且明天起就會回溫:   看來這次南部平地不會下雪了…… 不過鄉民也先別太難過,反正地球都快毀滅,搞不好明年就輪到台南高雄開始下雪呢~   南部平原降雪,史有前例

是歲八月入版圖,冬遂雨雪,冰堅寸許,為前所無……

從歷史上來看,台灣的確平地有多次下雪記錄,甚至至少應有兩次是發生在嘉義、台南一帶:

「十一月,雨雪;冰堅寸餘(臺土氣熱,從無霜雪.八月甫入版圖,地氣即自北而南,運屬一統故也).」(康熙 22 年 11 月,《重修福建臺灣府志》

「冬十一月、始雨雪,冰堅厚寸餘(諸羅有霜無雪;是歲甫入版圖,地氣自北而南,信有徵矣)。」(康熙 22 年 11 月,《諸羅縣誌》

「冬十有一月,雨雪冰(是歲八月入版圖,冬遂雨雪,冰堅寸許,為前所無.地氣自北而南,運屬一統故也).」(康熙 22 年 11 月,《續修臺灣縣誌》

清康熙年間的諸羅縣包括了今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北部及南投縣西南部,這區域因為包括了中部山區,所以下雪並不那麼奇怪;但臺灣縣主要管轄現今的台南市南部,竟然可以「雨雪;冰堅寸餘」── 台南平原如果也下雪,那就很讓現代的臺南人大驚小怪了!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等地方誌的理由很幽默,它寫說康熙 22 年(1683 年)「臺土氣熱,從無霜雪。甫入版圖,地氣即自北而南,運屬一統故也。」── 意思是說,當年適逢施琅率軍擊潰鄭氏王朝,將臺灣收入大清版圖,所以來自大清王國的地氣由北至南降臨,讓原本「氣熱,從無霜雪」的臺南下雪啦,真是歡樂!(小編本來以為是因為 Elsa 女王登基) 但如果就科學上來說,康熙 22 年(1683 年)正好處於氣候學上有名的小冰期(Little Ice Age):約莫 1550 – 1770 年這 220 年間,全球氣溫再次下降,使植物生長季節變短、糧食產量變少,造成全球各地頻繁出現饑荒瘟疫,直到 18 世紀才結束;換言之,1683 年的台灣南部平原要下雪,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而《臺灣府志》等清朝史書則是 17 世紀才開始記錄,在這之前,說不定臺灣南部平原也有好幾次「雨雪;冰堅寸餘」的情形呢!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過去 2 千年來全球均溫的變化,其中 16-18 世紀經歷了一段「小冰期」。(圖片來源:Robert A. Rohde,CC Licensed)[/caption]   台南原住民早有看過雪

西拉雅族人對「雪」的記憶,從數千年前古南島語發展之始到近代,都沒有斷過……

從語言學上來看,臺灣本島各原住民族都有「雪」的族語,例如:
  • 邵語:ulhza「雪、冰、霜」
  • 噶瑪蘭語:suRna「雪、冰、霜」;smuRna「下雪」
  • 卑南語:urla「雪」
  • 卑南語(大巴六九部落):uRla「雪」
  • 排灣語:sulja「冰、雪」;semulja「下雪」
  • 鄒語:yuho「雪」
  • 羅亞洪雅語:ohutta「雪」
  • 阿美語:so^da、soleda、soeda
  • 西拉雅語:ougla/uxla「雪」
  • 大武壠語:äwla/æu’la「雪」
  • 賽夏語:hahola’「冰雪」
  • 巴宰語:hahela「雪」
  • 泰雅語:smhlaqiy「雪天」;mhlaqiy「飄雪」
  • 太魯閣語:huda「雪、冰」;khuda「成雪」
  • 道卡斯語:payuholake「雪」
  • 布農語:paav「雪、冰」;lapa-avan「降雪」
根據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Dictionary 的重構,以上「雪」相關字彙,除了布農語以外,幾乎都可派生自古南島語的 *SuReNa「雪」(或 *SuRela,根據 Alexander Adelaar)。 根據臺灣起源說,全世界的南島文化皆來自台灣,因此台灣多數南島語族對於「雪」有同源語(cognate)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古南島語的「雪」*SuReNa 因而可能在台灣或在南島民族來到台灣以前就發展出來的字彙。 但當台灣南島民族在 6,500 年前來到台灣後,一直到近代荷蘭人來台,甚至是現在的族人都還有保留「雪」這個字,就表示「雪」這個自然現象,一定是族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否則族人早在數千年的歲月中忘掉這個字,或是將這個字的原意轉為他用。 只是我們這裡要特別提的,卻是西拉雅語 ── 因為高山民族看見雪不奇怪,但平原的原住民族有「雪」卻是件大事!   根據考古學,西拉雅族的活動範圍在祖先來台後,基本上就侷限在台南平原,因為台南山區與高雄平原很可能在 3 千年前就分別被敵對的大武壠族與馬卡道族(主要為塔加里揚社群)阻隔(註1)。 又,西拉雅語的 ougla/uxla「雪」不可能由大武壠語的 äwla/æu’la「雪」派生而來(因為西拉雅語的 g/x 在大武壠語中脫落了,此過程不可逆),只有可能是大武壠語派生自西拉雅語,或是兩者自 3 千年前就從古西拉雅語各自獨立發展。換言之,西拉雅族人從山區的大武壠族借字的機率,並不大。 如此一來,荷蘭人來台所採集的西拉雅語 ougla/uxla「雪」應是西拉雅族內部獨立保留的字,我們也是不是可以大膽懷疑,西拉雅族人對「雪」的記憶,從數千年前古南島語發展之始到近代,都沒有斷過,因而台南平原是很有降雪的可能?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荷蘭人來台所採集的西拉雅語 ougla/uxla「雪」應是西拉雅族內部獨立保留的字,我們也是不是可以大膽懷疑,西拉雅族人對「雪」的記憶,從數千年前古南島語發展之始到近代,都沒有斷過,因而台南平原是很有降雪的可能?(圖片來源:Mata Taiwan)[/caption]   出了台灣,雪逐漸被南島人遺忘

子孫分別在 1,500 年前與 900 年前左右分別抵達夏威夷與紐西蘭後,再次遇見長年積雪的國度,才再次造了新字……

台灣其實是全世界南島語族的最北界,台灣原住民族也是全世界南島語族分佈緯度最高的一群,因此數千年以來保留了古南島語 *SuReNa「雪」的同源語,一點都不奇怪,但自從原住民的祖先擴散出去後,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喔! 我們來看看世界其他主要南島語族是怎麼稱呼「雪」的:
  • 宿霧語(菲律賓):nieve(借自西班牙語 nieve)
  • 他加洛語(菲律賓):niyebe(借自西班牙語 nieve)
  • 印尼語(印尼):salju(借自阿拉伯語 ثلجي/thalji)
  • 爪哇語(印尼):salju(借自阿拉伯語 ثلجي/thalji)
  • 馬來語(馬來西亞):salji(借自阿拉伯語 ثلجي/thalji)
  • 馬拉加斯語(馬達加斯加):oram-panala(可能與 orana「降雨」有關)
  • 莫圖語(巴布亞新幾內亞):hegeregere
  • 毛利語(紐西蘭):huka、hukarere
  • 夏威夷語(夏威夷):hau
以上南島語族雖然都有「雪」的用法,但大部分都是外來語,例如菲律賓主要南島語言的「雪」借自西班牙語,或印尼、馬來西亞受阿拉伯語影響,借了阿拉伯語的 ثلجي「雪」。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Dictionary 認為,這是因為台灣南島語族的祖先在 5 千年前乘船離開台灣東部後,就幾乎再也沒有機會碰到「雪」或「冰」了,因此就逐漸遺忘這個字。直到他們的子孫分別在 1,500 年前與 900 年前左右分別抵達夏威夷與紐西蘭後,再次遇見長年積雪的國度,才再次造了新字,如夏威夷語的 hau「雪」(來自古玻里尼西亞語 *sau)以及毛利語的 huka。(註2)(註3)   正因為南島語族的祖先出了台灣,就幾乎再也沒有遇到「雪」這件事,所以後來當有語言學家嘗試用「斯瓦迪士核心詞列表」(Swadesh list)分析南島語族諸語間的關係時,招致了一些批評。 原來斯瓦迪士核心詞列表是美國語言學家莫里斯·斯瓦迪士在 1940 年代提出的一個約莫 200 字的核心詞表,他認為基本上所有語言的詞彙都應該包含這 200 多個詞語,因此這些詞語對應在不同語言中的發音,可以幫助我們分析這些語言間的親疏。 但有語言學家批評斯瓦迪士核心詞列表不適用於南島語族的分析,正是因為它所謂的核心詞卻包含了「雪」這樣在多數南島文化所缺乏的自然現象 ── 除了台灣與紐西蘭等少數還有冰雪包覆的南島國度。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1012"] 南島語族的祖先在 5 千年前乘船離開台灣東部後,就幾乎再也沒有機會碰到「雪」或「冰」了,因此就逐漸遺忘這個字。直到他們的子孫分別在 1,500 年前與 900 年前左右分別抵達夏威夷與紐西蘭後,再次遇見長年積雪的國度,才再次造了新字。(圖片來源:Maulucioni, based on previous work by Christophe Cagé(CC Licensed))[/caption]   附註
  1. 據中研院院士李壬癸於《珍惜南島語言》一書中所述,西拉雅族的祖先過去數千年來一直在南部平原定居,約在 3 千年前分支出大武壠語與馬卡道語。
  2. 若巴布亞新幾內亞莫圖語的 hegeregere 與毛利語的 hukarere 是同源字,那麼南島語族再次為「雪」造字的時間,可能得再往前推 1 、2 千年 ── 事實上,巴布亞新幾內亞境內數座 4 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也會降雪。
  3. 毛利語的 huka「雪」在夏威夷語的同源字是 hu’a「(白色的)浪沫」,並非是 hau。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鄉民今日(1/24)在台北大屯山所攝雪景。(圖片來源:Artemas Liu,CC Licensed)[/caption]   參考資料
[AdSense-A]

相關文章推薦  

你也有原住民或部落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圖片來源:Artemas Liu,CC Licensed
 ]]>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