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都回家了,人怎會不想回家呢?消失40年的台灣原生香米復育之路

然而,因為地方發展等種種因素,銀珠香米已消失 40 多年,是連國家種原中心都未能及時收錄、未經任何改良的台灣原生稻種。它的滋味只留在了老一輩的回憶裡。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750"] 一年一栽的銀珠香米(tbula),早年是泰雅族人在新年時節、婦女產後、女兒回家或客人來訪時才會烹煮的作物。[/caption]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750"] 銀珠香米已消失 40 多年,它的滋味只留在了老一輩的回憶裡。[/caption]  

以妻子為名的台灣原生「銀珠香米」

 祖先留下的琥珀色的米,像是父親的手領著離鄉的泰雅回到故鄉。
銀珠香米植株成熟的稻穗會自綠色變紫色,並長出長芒,莖葉最高者達 183 公分,最矮者亦超過 135 公分,遠比一般稻米高出一倍,稻穀表面還會長出細毫保護,米粒是琥珀色,一端有凹痕。 早年離家北上學醫鐵木.尤幹醫師(漢名:楊茂銀,泰雅族),長期以來運用所學造福鄉里,晚年意外尋獲香米種子後,便決心復育這珍貴的泰雅記憶,終於在  2014 年開始收穫一點點成果,也獲國家種原中心永久保存這珍稀的台灣原生種;而為了感謝妻子多年來默默地支持, 楊醫師將獲得收藏的瑞岩香米種子,以妻之名定名為「銀珠香米」。
南投縣仁愛鄉投 89 線又稱力行產業道路;這條全台灣最險峻的道路,自埔里而上,至霧社未達清境前進入此線,沿途坍方處處、崎嶇難平,循線到首處的岔路(地名:白狗)而下來到山谷間,是台灣泰雅族的發源地。 1970 年初,鐵木.尤幹肩負父親與族人寄望,通過同樣崎嶇的路途北上就讀醫科。離家前,父親為其烹煮當時在部落的沼澤邊耕種一年一栽的香糯米,香米稀有珍貴的香氣便成了將要離家的泰雅(編按1)所認定的家鄉的味道。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瑞岩部落(圖片來源:1940~1950年間,張才攝於瑞岩部落)[/caption]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瑞岩部落(圖片來源:1940~1950年間,張才攝於瑞岩部落)[/caption]  

失而復得的香米

銀珠香米帶我回家了,讓米的香味飄揚山谷,是身為一個瑞岩的泰雅應去追尋的驕傲。

1960 至 1970 年間,增加糧食生產是當年經建計畫的主要目標,政府陸續在中部高山地區建立農場,山區聯外道路開始受到政府重視,交通的改善讓山區居民在種植技巧方式與作物品種上有了更多的選擇,讓既有種植、飲食習性受到影響。加上原本小面積栽種的香米因稻熱病狀更形加劇,族人愈見香米穗而不稔,時而久之逐漸欠收,終至滅絕失傳。 2010 年,這個泰雅早已成了貢獻偏鄉醫療良多、備受敬愛的楊茂銀醫師。多年行醫在外,但他始終心繫家鄉,更有一種代表著家鄉的味道令他思念不已,那正是離鄉時吃的香米,只是早已失種的米卻是怎麼也找不到。 幸運的,楊醫師在一次的母校師生聚會中,遇上當年曾為進行研究到訪過瑞岩部落的師長鍾文政教授。 當年楊醫師家人因貴客遠來也烹煮了香米招待,並贈鍾教授一把稻穀作為紀念;鍾教授始終珍視,一直將這把稻穀妥善凍存,至此,這消失了近 40 年的香米終於在這奇蹟般的緣分下再次出現,彷彿泰雅祖先留下的希望,時間的考驗也未曾動搖這份心意。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750"] 鐵木.尤幹醫師(楊茂銀)留影。[/caption]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750"] 鍾教授與楊醫師餐敘留影。[/caption]   幾乎軋然而止的香米復育之路

米都回家了,人怎麼會不想回家呢?

沈睡近 40 年的種子在楊茂銀醫師與妻子高阿珠(同為瑞岩部落泰雅族人,族名:妲巴斯•亞父)為了取得原生地土壤而奔走探尋與用心的照料下,終於在隔年復育成功,收得 8000 粒稻米,此事廣為美談。 失而復得的米領出了回家的方向,楊醫師伉儷在 2012 年將成功復育的銀珠香米稻種正式帶回故鄉落土耕種,讓屬於家鄉土地的作物回歸它原來生長的地方,並期盼能透過銀珠香米為部落帶來新的契機。 楊茂銀醫師自考上醫學院後,便想著有一天可以回鄉貢獻所學,守護族人的健康,然而命運的安排卻讓他服務了更多異鄉異族的偏鄉百姓。2014 年已年過花甲的他,毅然決然回到故鄉籌備開設「常杏診所」照顧族人,並藉此舉帶領更多族人一起找回瑞岩部落的珍寶「銀珠香米」。 但就在診所開幕隔天,楊茂銀醫師卻因身體不適送醫,接著病情急趨惡化,於 2015 年初與世長辭。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瑞岩部落(圖片來源:1940~1950年間,張才攝於瑞岩部落)[/caption]  

泰雅的希望將透過雙手繼續傳承

父親種下的是對故鄉的執念,留下的是傳承的意念。

2012 年當楊茂銀醫師帶著復育成功的「銀珠香米」伴著喜悅回鄉,當時楊醫師的健康狀況早已因長年積勞成疾而每況愈下;楊醫師的兒子幄力斯.鐵木在父親的栽培下,是部落少有的高學歷青年,但他不忍見父親如此辛苦,辭去外地工作毅然返鄉跟隨父親身旁學習,從一個幾乎是在都市裡成長的青年成了部落的農人。 或許身體裡泰雅的血液依舊,Lokah(此指「努力」)的精神猶在,幄力斯不曾懈怠,面對著溪畔一塊楊醫師留下滿是砂石的土地,他說:

「父親離開前,最希望能在這塊地上看見銀珠香米的稻穗;雖然滿是石頭,祂也深信銀珠香米堅毅如泰雅,不會令他失望。

在我心裡,父親已帶著祂的驕傲走過祖靈的彩虹橋,留下的是給我的功課。縱然只有雙手,我也會努力讓祂感到驕傲。」

指向溪的對岸山坡的一處,正是楊醫師長眠的地方,說著:

「父親一直在那看顧著,每當站在這裡,就像是在祂的陪伴與督促下努力。

回家前,跟他相處的機會少;現在,在這塊土地上任何的辛苦都成為我與祂共處的點滴,甘之如飴。」

傳承的意念成了幄力斯.鐵木往後唯一的目標,如泰雅的名字一般,孩子繼承的是父親的名字與信念。(註:泰雅族命名方式,前名為自己的名字、後名則是父親的名字,沒有姓氏)

(全文部分內容節錄自《台肥季刊》,採訪作者為黃韋晨)

 

編按

  1. 泰雅:泰雅語 Tayal,是泰雅族人的自稱,因此同時有「泰雅族」與「(泰雅族)人」的意思。此處的「泰雅」指即將離鄉求學的泰雅族人鐵木.尤幹。
  關於作者 GOOD FOOD LAB 好福食研室,以燻烤為餐飲主軸,並結合自然菜系的應用與呈現,致力於「魚菜共生」的環保農業推廣與產出應用銷售,更為本土農業的產端與應用端建立橋樑。

若你對鐵木.尤幹父子的香米復育計畫有興趣, 歡迎進一步了解「Lokah Tayal Tbula 努力泰雅。銀珠香米助耕計劃」:

[AdSense-A]

相關文章  

喜歡原住民的文化?想關注、參與更多部落大小事?歡迎:

追蹤:為我們 Facebook 粉絲專頁按讚、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將您對部落議題的想法寫下來,或分享部落活動 參與:看看我們推薦的部落好物,用行動支持部落產業

 
圖片來源:Lokah Tayal Tbula 努力泰雅。銀珠香米助耕計劃
]]>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