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的都蘭部落(‘etolan),是東部海岸南段最大的部落。自 1995 年起,恢復在 Kiluma’an(豐年祭)前,對部落青少年舉辦文化訓練營的傳統至今,影響了部落年輕人的文化認同。 Ladatong(拉薩崠,漂流木之意)在 2010 年晉升為部落年齡階級之一,2011 年正式被命名。在這個年齡階級的青年,大約 22-27 歲。青年們離開部落,通常是隨父母一同在都市生活,或是在外求學、當兵等,而今約有 7 位拉薩崠青年,選擇留在部落工作。有的是為了照顧年邁親人,也有為學習部落知識而回來的青年。 從 Pakarongay 開始,在傳承中找到自己
對從小在部落長大的 Kuciang Miceku 來說,留在部落工作的啟蒙,便來自年齡階級的參與。 起初在都蘭的成長階段,他總覺得,「就像是泡在沒有放鹽巴的海水裡」,好像少了什麼。在學校裡,沒有學到阿美族的文化,生活中也沒有太多接觸;阿嬤雖然有在作編織,但他認為那是女生在做的事,沒有太大興趣。 直到國中加入了 Pakarongay(編按1)訓練營之後,他才覺得被灑下認識都蘭文化的種子,也奠定他想留在都蘭的原因。 到了真正進到有名字的 Kapah 時,Kuciang 成為拉薩崠的組長,更感受到責任已落在自己身上,要扛起來,「這不是負擔,而是承擔」,成為真正改變他想法的轉捩點。 剛接任組長的 Kuciang,還在外縣市念大學,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到部落,讓他不時心想:「為什麼我不在這裡?那時候會有很多鄉愁在心裡。」漸漸地下定決心,想在都蘭部落找到自己的理想。大學畢業至今,已回來部落近 3 年。 另一位返鄉青年 Pukaw Alik,是拉薩崠的第一任副組長,曾有段不常回家的叛逆期;直到快當兵時,才開始思考,自己的阿公、阿嬤都還在台東,是不是應該回來自己的家鄉,去做「自己原住民血液裡面,該學的東西」,包括族語還有傳統技能的學習。 在 Pukaw 志願役服役期間,只要放假幾乎都會回來。兩年前,在他退伍前夕,決定回到台東工作。也把自己當成小孩子,重新學習。 學習傳統文化,成為部落青年回鄉的一股動力,看到朋友返鄉,更會成為其他青年返鄉的理由。Kuciang 說:在文化的學習中,找回自己內心的空缺,填滿它,我才真正覺得有回家的感覺。
「在文化的學習中,找回自己內心的空缺,填滿它,我才真正覺得有回家的感覺。」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對許多部落青年來說,留在部落工作的啟蒙,是來自年齡階級的參與。(圖片來源:sun_line,CC Licensed)[/caption] 部落青年的工作樣貌拉薩崠青年目前在部落從事的工作,包括公部門服務、觀光業與農業等。鄰近的東管處,便有不少原住民在裡面上班,拉薩崠青年也戲稱在裡面工作的青年,是他們的內應,能夠得到相關資訊。 青年的家庭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起初 Pukaw 回鄉,與媽媽共同創立便當店,近來在部落完成自己的夢想,開立「32 鄰咖啡」,不只賣手工咖啡,也是部落青年的聚會場地。 成長、求學過程都在台東的手工藝家廖婉君,則深受開手工藝品店的媽媽影響,從國中小開始,學習月桃編、刺繡跟織布機等,並開設「表妹的店」,進行手工藝品販售與教學。廖婉君覺得,能夠留在部落傳承老人家的技能很有助益,自己不知道的,可以馬上請教老人家。 部落裡面的協會,向公部門申請的計畫,也成為部落青年的工作機會。被稱為「都蘭小當家」的青年 Sontik Hani Sulut,在部落申請的專案計畫底下工作,製作部落風味餐與導覽等。Kuciang 一開始回到部落,也是由於社區發展協會,參與水保局主辦的「農村再生計畫」,協助進行工作日誌、影像紀錄、帳務核銷等工作,而後有段時間,跟隨部落的 kaka(哥哥)歌手 Suming,擔任他在部落的聯繫窗口,以及協助專輯錄音、宣傳助理,到阿米斯音樂節,以及部落小旅行等計畫。 由於時間彈性,Kuciang 利用機會,學習、紀錄許多老人家的故事。而 Sontik 則是跟隨爸爸學習了很多傳統技藝。一群年輕人聚在一起,互相帶領、學習所謂阿美族人應該學會的事。 Pukaw 便說,跟著父親、Sontik 父子一起,他學會潛水,瞭解魚類、潮間帶生物的習性:「像是 tuko(還沒長大的月光螺)啊,會躲在石頭下面的沙子裡。」他也開始懂得 lakelaw(傳統夜間採集食物的方法)。 在部落工作,青年們有更多時間參與祭典,以及部落的大小事。祭典結束後,按照阿美族慣例,會進行 Pakelang,慶祝活動結束。他們說:人家是「八個浪」(Pakelang 的音譯),我們是「二十五個浪」。 每日青年們的夜間聚會,在小酌之餘,是大家練習傳統技藝的時間,向 Sontik 學習做刀子、魚簍。夏天時節的海浪很漂亮,大家常常泡在海裡,上岸就煮魚湯,聚會是青年們學習的一環。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842"] 被稱為「都蘭小當家」的青年 Sontik Hani Sulut,在部落申請的專案計畫底下工作,製作部落風味餐與導覽等。(圖片來源:翻攝自「12/7 阿米斯音樂節 – 都蘭小當家 吳寧篇」)[/caption] 如何面對與外界的互動夏天時節的海浪很漂亮,大家常常泡在海裡,上岸就煮魚湯,聚會是青年們學習的一環。
在接觸傳統文化與技藝之餘,Kuciang 也回憶到,這些年下來,部落增加許多觀光客,以及外地來做生意,甚至買地定居的人,改變了部落的狀態。觀光業算是部落的發展重心,許多外地人也會來做生意。然而,卻也有形形色色的客人。 水往上流是都蘭的知名景點,近年來重新規劃攤位,希望製造部落居民的商機。有段時間 Kuciang 隨著部落協會經營的攤位,販售椰子。這裡目前主要的客群都是中國觀光客,Kuciang 不諱言,常常遇到態度不佳的遊客:「很多都愛殺價啊,不給他殺價,就直接把東西拿走。」或是付了錢,但「明明說好的不是那個價錢」。 而張浚豪也表示,感覺有些觀光客來到部落的心態,好像「來逛動物園」,其實部落跟都市人過的生活是一樣的,只是希望能得到尊重,不要讓部落的居民,感受到地位的落差甚至歧視。 部落並非不歡迎觀光客。在歌手 Suming 舉辦的「部落小旅行」,以及「阿米斯音樂節」等活動中,小眾的散客,能在部落停留更長時間,透過手工藝課程、導覽、風味餐、民宿等等過程,能與居民有更多互動,甚至也會再帶朋友到部落來。這是部落人能主導的旅遊型態。也是 Kuciang 想繼續推廣的深度旅遊形式。 另一種當代的職業,則是同電影《太陽的孩子》裡,讓人印象深刻的土地仲介角色,在部落行之有年。最近回鄉的青年張浚豪,就是隨父親一起經營不動產工作。 都蘭部落出現不動產仲介公司,也有十幾年的歷史,主要以仲介東海岸土地為主。張浚豪表示,幾乎都是賣家主動表示要販賣土地,就像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確有族人需要賣地,但這卻也表示這些族人面臨了經濟上的困難。 當然,買地的,即使是外地人,如果做的事情是有利於部落的,部落青年也樂於去學習。 Kuciang 目前在鄰近的興隆部落,一個漢人開設的農場上班。原本,Kuciang 也只是為了薪水而去,但隨著逐漸了解老闆的理念,他覺得,這裡一些理念跟想法能符合當地情況。當地原本是已荒廢的農地,因為老闆的發展藍圖,首先是想要培養年輕人去工作、整理環境,接下來做景觀造景,並逐步發展農業,到畜牧或是工藝等等。Kuciang 認為,這份工作,可以接近土壤,或許未來也能用在自己的部落上。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480"] 知名的都蘭部落歌手 Suming 舉辦的「部落小旅行」以及「阿米斯音樂節」等活動中,小眾的散客能在部落停留更長時間,與居民有更多互動,甚至也會再帶朋友到部落來。(圖片來源:YouTube,CC Licensed)[/caption] 在合作與磨合中成長…… 販賣土地,就像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確有族人需要賣地,但這卻也表示這些族人面臨了經濟上的困難。
拉薩崠的 Kuciang、Pukaw、Sontik 與 Lifok 等人,由於協助歌手 Suming 部落小旅行事宜,加上希望同一個 kaput(年齡階級)可以一起工作,共同在部落做事情,「我們先發起,可以影響其他年輕人一起回來。」因此成立了石堆工作室,希望能承接部落導覽、風味餐等,也得到部落支持,曾經手過部落族人與音樂人,在部落採集故事、創作的《Niyaro nu wawa小孩子的部落》族語童謠專輯經銷。然而,青年們彼此卻對工作室的經營想法有落差,因此並未當作主業經營。 11 月下旬時,東管處主辦的「東海岸部落工作假期」來到都蘭舉辦為期 4 天 3 夜的「一起 Kapah 都蘭」活動。雖然東管處有外包的活動企劃公司,但是他們仍然需要找到部落窗口,於是成為石堆工作室與部落其他組織之間協調、磨合的一次機會。 原本,活動應是由都蘭社區發展協會做為部落主要的承辦單位,然而,Pukaw 卻進行了活動的設計、企劃,還得與 Sontik 張羅課程的材料,如茅草、稻草、竹子等等,一度造成石堆工作室與協會之間分工的衝突,最後轉為讓石堆工作室做為部落的主要窗口。但透過這次經驗,也是青年們學習跟不同組織協商、合作的方式。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談及未來對部落產業的想像,其實青年們最期待的,還是可以維持部落的特色以及主導權。(圖片來源:sun_line,CC Licensed)[/caption] 青年對部落產業的期待希望同一個 kaput 可以一起工作,共同在部落做事情,「我們先發起,可以影響其他年輕人一起回來。」
談及未來對部落產業的想像,其實青年們最期待的,還是可以維持部落的特色以及主導權。Kuciang 認為,像墾丁,就是被外地人主導,像是由外而內的侵入式發展,反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他說:「開發這件事情,聽起來很可怕,但還是要面對。」張浚豪也表示,希望能夠以在地的利益或發展為優先決策的考量。 而目前,都蘭部落已有許多人從事觀光的相關工作,但在青年的印象中,並未有搶生意等爭執,而是可以彼此交流、切磋,做出客群的區隔,甚至 Kuciang 覺得,也能夠學習跟外地人合作。 但是,部落仍然缺乏一個帶頭討論產業規劃的力量,能否有人進一步整合部落的內部資源,也是這群年輕的部落青年所期待的。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750"] 都蘭部落仍然缺乏一個帶頭討論產業規劃的力量,能否有人進一步整合部落的內部資源,也是這群年輕的部落青年所期待的。(圖片來源:Mata Taiwan)[/caption] 編按「開發這件事情,聽起來很可怕,但還是要面對。」…… 希望能夠以在地的利益或發展為優先決策的考量。
- Pakarongay:都蘭部落阿美族男子年齡階級中對青少年階級的稱呼,約為 12-16 歲青少年加入。
- Kapah:都蘭部落阿美族年齡階級中對青年階級的稱呼,17-41 歲男子屬於此階級。自此時期部落青年開始有以「拉……」開頭的年齡階級名稱,如拉皇帝、拉薩崠等。
相關文章推薦
喜歡原住民的文化?想關注、參與更多部落大小事?歡迎:
追蹤:為我們 Facebook 粉絲專頁按讚、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將您對部落議題的想法寫下來,或分享部落活動 參與:看看我們推薦的部落好物,用行動支持部落產業
主圖圖片來源:Mata Taiwan]]>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