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法倉促未充分對話,時代力量不支持
原住民族狩獵議題並非此時此刻才突然發生,過去動保團體也曾提出質疑與擔憂。事實上,原住民族狩獵文化有其嚴謹的集體規範,歷經日治與戰後不衰,但在民國 78 年《狩獵法》被廢止,接續的野生動物保育法雖然在設計上納入《狩獵法》的內涵,但實際的行政作為上,卻採條文備而不用的全面禁獵,傳承上千年台灣原住民各族對山林的規範、經營與守護力量,被國家嘎然中斷,狩獵才逐漸被社會大眾理解為宰殺野生動物的個人行為,盜獵與濫獵才會變成國家要管卻管不到的問題。 基此上述的歷史脈絡,在推動立法保障原住民族狩獵權時應該要透過更多的對話、建立更完整的機制來同時兼顧保育與原住民族狩獵權利的保障,而不是強推修法,開放原住民族地區全然個人式的狩獵行為,加深族群間的矛盾與對立。 因此,本次孔文吉委員所提之修法草案,我與時代力量的委員們不會支持,並且也在積極遊說其他委員不能倉促通過修法 ── 儘管是身為晚輩的新科委員,我仍然有義務要勸孔委員三思,修法雖然旨在維護原權,但應該以集體規範下的狩獵制度為基礎,以免釀成社會大眾對於原住民狩獵的負面理解。 原民狩獵文化與環境保育並非對立修法雖然旨在維護原權,但應該以集體規範下的狩獵制度為基礎,以免釀成社會大眾對於原住民狩獵的負面理解。
我非常同意狩獵絕非浪漫化的想像;事實上,狩獵一點也不浪漫,而是每個成員在嚴格的社會規範下的信仰、訓誡、磨練、教育與養成,沒有一個獵人能夠以個人喜好恣意妄為。獵人對於每個獵場如同後院般瞭若指掌,獵場是原住民族世代傳承生命延續之所賴。 沒有一個獵人會讓獵場的野生動物滅絕,因為那等於是斷絕自己小孩的未來。 今天並不是隨便拿支槍上山就有能力打到獵物,並且被部落認可的獵人要在眾多禁忌及規範內學習並實踐。 在獵人養成的過程中,要學習認識山林環境、先能「生存」,接著才是熟悉獵物習性,懂得觀察及尋找獵徑,還要跟從長輩資深獵人實習多年,學習跟動物親近、學習揹負不同重量的動物、學習熟練處理獵物的肢體不能浪費,並且遵照祖訓謹記不得濫殺的誡命,內化到狩獵者人格行為之中,再由長輩指定傳承槍枝之後,最後才是「狩獵」。其條件繁複嚴明,還要經過耆老考核,並非外界以為「原住民想打就去打」那樣簡化的想像。 對於野生動物的取用各族群有不同的解讀方式,但共通點是敬畏天地、只取夠用、尊重獵物的生命不濫殺,若有神靈不悅納的心態對部落來說恐招致災禍。這樣的觀念其實是非常符合生態永續的。動保團體和原民社會必須建立溝通的平台、相互理解,兩者絕不是平行或對立的議題。 國家應以現代科學驗證去除原民狩獵文化汙名沒有一個獵人會讓獵場的野生動物滅絕,因為那等於是斷絕自己小孩的未來。
聯合國生態多樣性公約早已肯認原住民族傳統知識文化以及生物資源的永續使用,一味禁止反而適得其反。 我在之前質詢科技部時也要求科技部,針對自然資源管理與生態保育,如何以科學驗證建立方法論,不能僅以「感覺」不當連結原住民族狩獵文化是破壞生態,也不能再用「不知道有幾隻」等陳舊的保育方法來面對台灣山林的永續發展。 台灣的山林並非自古杳無人煙,而是與原住民族共同演化上千年的時間形成的樣貌。讓狩獵回到原住民族的集體規範,讓原住民族傳統知識和社會規範成為現代國家與環境共生的一環,才能夠真正做到守護山林,杜絕私獵與濫獵。 請一起放下成見,找回台灣社會曾經的美好針對自然資源管理與生態保育,如何以科學驗證建立方法論,不能僅以「感覺」不當連結原住民族狩獵文化是破壞生態……
我想,多數人對於狩獵文化的恐懼事實上是來自陌生。在聲明的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小段故事,讓大家了解狩獵和我們的生活其實是多麼自然的事情:父親帶著他的來福獵槍,上了火車一手握著把手,一肩背著獵槍,在人滿的車廂中隨著火車一起搖晃。
「那次考試成績終於贏了堂姊浦珍珠,父親非常高興,決定獎賞我帶我去嘉義吃好吃的。
我們從特富野出發走到十字路搭鐵路下山,父親帶著他的來福獵槍,上了火車一手握著把手,一肩背著獵槍,在人滿的車廂中隨著火車一起搖晃。到了嘉義車站下來,帶著我先到縣警局,也是這樣揹著獵槍就走進去,父親是順便來換槍牌執照。換好槍牌繼續帶著我揹著槍,走在街上,轉到修槍店,買火藥與彈丸,老闆檢查獵槍,建議父親換板機,父親覺得還堪用,兩人還爭執討論了一番。
接下來就到鄒族人下山的會所旅社,把獵槍放進房間,就帶我上街去吃東西。」
這是來自浦忠成考試委員回憶從小跟著父親的生活經驗。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時代力量立委 Kawlo Iyun Pacidal 認為,動保團體和原民社會必須建立溝通的平台、相互理解,兩者絕不是平行或對立的議題。圖攝於南澳泰雅族南湖大山部落學校。[/caption] 延伸閱讀 關於作者 Kawlo Iyun Pacidal(高潞・以用・巴魕剌),花蓮馬太鞍部落阿美族人,臺灣第 9 屆立法委員,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副總召。愛原住民?想關注、參與更多部落大小事?歡迎:
追蹤:為我們 Facebook 粉絲專頁按讚、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將您對部落議題的想法寫下來,或分享部落活動 參與:看看我們推薦的部落好物,用行動支持部落產業
主圖來源:Mata Taiwan]]>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