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可以是文化種子,用自己方式回部落深耕──我見證了一場首席女巫冊封儀式

(編按1)   6 月 9 日早晨,我位於大竹村工作地部落老家,這時是 7 點半,由於外公要前去中壢復診,便載他去坐火車,緊接著前來的便是土坂部落的優秀青年 Tjaiwan Giling(偉鴻哥哥)。! 今日是包惠玲包姊姊的 Karalingan(首席女巫)冊封儀式,前去參與之前,有過問包惠玲學姊本人是否得宜前去,允諾後,與我的 qahi ti kaka ti Tjaiwan(偉鴻哥哥)(編按2)前去。   冊封儀式前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大家各司其職,各自用最快速的身影做事,每位的眼神,如同在舞台上投射的舞者,那樣的堅定……[/epq-quote]當日 9 點多,到齊了眾多包頭目 mamazangiljan a vusam ti Galaigai(當家頭目 Galaigai)的家臣,也來了 Tjuku lja Saljingusan 頭目(古頭目),使得祖靈屋裡顯得非常莊重。 某次,獨自拜訪 Patjaljinuk 頭目家的 Galaigai 頭目時,實在是很勇敢,因為是全程族語,況且也只有見過幾次面,我與長輩聊天、撥蒜頭以及聊聊任何文化,都是族語的情況,實在讓我緊張;但 6 月 9 日當天,前去包頭目家參加冊封儀式時,看見她的笑容與溫柔地握住我手時,頓時再次放下心來參加。   我發現到,包頭目在祖靈屋外的空地中,一一向前來的家臣、人民甚至是像我這樣的晚輩握手打招呼,包頭目的喜悅在臉上,甚至在洗手的時刻,在微笑著。 那家臣們呢?大家各司其職,各自用最快速的身影做事,每位的眼神,如同在舞台上投射的舞者,那樣的堅定,那樣的知道現在是甚麼時刻,身為晚輩的我,看見為文化積極的一群人,非常感動,感動這些長輩們正努力傳下祖宗的智慧。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300"] 左為儀式開始前,包頭目於外邊樹蔭下休息樣,右邊的長者為 Tjaiwang 的 vuvu。(圖片來源:Ljagang Tjaljimaraw)[/caption]   齊聚祖靈屋 「來了!來了來了!」一位 90 多歲的男 vuvu(祖父母輩長輩)正緩緩前至包頭目家門口,於是今天參與的頭目與家臣開始動身前往祖靈屋內,準備開始儀式。我與 Tjaiwan 在祖靈屋外看著,因為我們知道,沒有頭目與家臣們的邀請,我們不能進入;就算是被邀請前來參與,也怕因禮俗上的關係,不得參與等等的 palisiyan a kakudan(祭儀的規範)(編按3)。 「怎麼不進去,進來進來,旁邊有位置喔!坐旁邊。」聽到屋內裡的人邀請後,我與 Tjaiwan 才放心地進入祖靈屋。由於我家的 vuvu 有交代過一些禮俗上的事情,也帶了禮俗的東西,整場結束後,再來稟報包家的祖靈。 齊聚於包家祖靈屋的各位長輩如下:

  • Izua a tjaisangas tjai vuvu anga(祖先們)
  • Izua a vuvu ti mamazangiljan a vusam ti Galaigai lja Patjalinuk(包頭目本人)
  • Izua a vuvu ti mamazangiljan a vusam ti Tjuku lja Saljingusan(古頭目本人)
  • Izua a tjehu a puljingau(三位巫師,包含當日冊封的巫師包惠玲)
  • Izua a parakarai(祭司,負責部落性大祭與意外死亡、五年祭召請祖靈、意外死亡的撿屍照護)
  • Izua a palisilisi a uaqalay(男巫,負責保護性的儀式、協助祭司與首席女巫職司祭儀、解除黑巫術等)
  • Izua a laisan(國師,負責對外調解領土糾紛、外交議題,對內商討重要議事,如對外征戰)
  • Izua a mulusu(牲禮師,負責肉品部位之切割與分類)
  • Izua a caucau a sitaqataljan(族人們)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祖靈柱作為當今時空的媒介,也沉載過去祖先的生命與空間 ── 而 puljingau 正是這媒介的重要人物,她們能讓這空間與祖靈的空間交融再一起。[/epq-quote]兩位頭目、巫師群、祭司與男巫坐在祖靈屋前的祭儀主位,其餘的人坐在祖靈屋內外圍的木椅上。在巨大的 cukes(祖靈柱)下的我,顯得微小許多。 祖靈柱作為當今時空的媒介,也沉載過去祖先的生命與空間 ── 而 puljingau(巫師)正是這媒介的重要人物,她們能讓這空間與祖靈的空間交融再一起,所以今天的冊封儀式,是必須祭告以及祭拜的。看見包頭目 Galaigai 率先的祭告,從祖靈屋至屋外、看見包頭目的莊嚴,不禁精神抖數,眼睛睜大地看著每一位職位的家臣的動作和話語。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300"] Ti lja Patjalinuk a mamazangiljan a vusam a Galaigai.(包頭目祭告儀式準備開始。)(圖片來源:Ljagang Tjaljimaraw)[/caption]   神靈附體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一個接一個地浮現祖先們,看見包頭目掉下淚地惋惜祭儀文化,看見祖靈的訓誡與期待,這時刻,是神聖地、莊嚴地……[/epq-quote]最讓人震撼的便是有神靈附體的一部份,當包惠玲的肢體與 malada(唱經聖靈附體儀式)(註1)同開始時,祖靈屋瞬間凝結起來。 還沒搞清楚狀況的時刻,包惠玲學姊開始「噓噓噓」的吹氣,便開始了神靈附體,頭目們與其他家臣動作開始緊張起來。一位靈媒開始遞酒給每一位坐在祖靈屋前的家臣與頭目們,頭目們便開始迅速地唸起祭告,甚至是祭司、男巫也跟著祭告起來。 在旁的我雞皮疙瘩,看見以前的長輩下降於這空間,不敢出聲、不敢亂動也不敢東張西望,眼睛直直地直視包惠玲姊被附體的話語,說起的排灣族語腔調與話語,實在是與平常聽到的排灣族語是不一樣地。   一個接一個地浮現祖先們,看見包頭目掉下淚地惋惜祭儀文化,看見祖靈的訓誡與期待,這時刻,是神聖地、莊嚴地,在這時刻 ── 我們在 tjasangasangas tjai vuvu anga(過往的祖先)(註2)前面,我們都是他們的 ni vuvu,祂們提心吊膽祭儀的傳承,在話語中帶思念與懷念,每個人在當下是難過以及心痛的。 當今的時代衝擊,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世的傳承者們很著急,然而更著急的是神靈以及祖靈們。(註3)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300"] 包家祖靈屋一隅。(圖片來源:Ljagang Tjaljimaraw)[/caption]   儀式後的考驗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如何與部落連結,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式回到部落深耕,…… 在部落的位置是各司其職,都是文化下的一顆種子。[/epq-quote]整場結束過後,由頭目獻祭過後的豬肉與肝臟賜於給在場參加的人們。我前去祭告完過後,便被包惠玲姊姊推著我說 : 「你們唱歌嘛!」 我與 Tjaiwan不好意思地互看,也不敢唱;包惠玲姊姊再次要求時,我也只能回答說:「我只會唱練習曲,不敢唱。」但 puljingau(巫師)群一致都說沒關係之後,我就默默唱起練習曲。很開心的地方是,我能與 puljingau 一起唱;當然唱完後,我也就前去祖靈柱祭告和說明。   當天的祭儀文化,實在是看見排灣族傳統文化的美,在眾多西方宗教的來襲,這群土坂的頭目與族人們,默默地傳承文化,默默地做渺小卻是最偉大的事情。 時代的衝擊,他們傳承者不斷地接受到考驗,時間越拉長,考驗也就越大。 我們早已不再生活於過往祖先們的時代。不畏懼接受考驗的土板村,用扎根的心去學習,是真正傳統文化、祭儀文化,甚至是擁有內涵的 kakudan(規範)的保存者,很高興能與他們一同學習,是現今原住民青年需要的事情。   如何與部落連結,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式回到部落深耕,每個人的資質雖不同,但就因為這樣,在部落的位置是各司其職,都是文化下的一顆種子,最後,有任何禮俗,還請你們懂的長輩教導,因為您們是最知道以及最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保存者,能認識您們長輩,是我的榮幸。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300"] 中間為這次冊封首席女巫的包惠玲 Maumauwan, 左右兩側兩位也是puljingau(巫師)。攝於包頭目祖靈屋裡。(圖片來源:Ljagang Tjaljimaraw)[/caption]   附註
  1. malada:lada 是經文或祭歌,malada 原意是「唸經文」的意思。Puljingau(巫師)在 kisan puljingau(成巫)前會有大段的 lada 要背,所以在 kisan puljingau 時,要 malada(唸經文)。
  2. tjasangasangas tjai vuvu anga:直譯為「很前面的祖先們」。過往、以前的祖靈們、祖先們。
  3. 降下的有人間巫的鼻祖 Vuluvulungan Saljangausan 和 Patjalinuk a sa Tauan 包春琴頭目兩位 。
  編按
  1. 排灣族各地方言差距頗大,本文所出現排灣語釋義以作者所屬的東排灣語為基準。
  2. qahi:男性友人之意。”Qahi ti kaka ti Tjaiwan” 整句意思為「哥哥 Tjaiwan」。
  3. Palisi 為祭儀,kakudan 約可譯為規範。
  延伸閱讀   關於作者 於台 11 線上,浪濤與山海之間的小部落 ── 大竹工作地部落;在往南一些,轉換道路的地方有個古老悠久的部落 ── 森永部落。父親是一個以排灣族和卑南相互融合的部落,母親來自過去且非常重要的部落。

對自身文化認識在 20 初,才發現其重要性。很高興認識你們。Ti Ljagang aken. 我是亞崗,這是我的名字。

[AdSense-A]

 

喜歡原住民的文化?想關注、參與更多部落大小事?歡迎:

追蹤:為我們 Facebook 粉絲專頁按讚、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將您對部落議題的想法寫下來,或分享部落活動 參與:看看我們推薦的部落好物,用行動支持部落產業

 
圖片來源:Mata Taiwan
]]>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