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愛面子別想做農場!部落農民災後重建,為何寧向廠商借錢也不向政府借?

西嵐的夢因「美麗雞」暫告一段落。這幾天大家都忙著整理家園和農場,昨晚一有空就聯繫他,問問部落和農場的狀況。在電話中他說到,這次「美麗雞」太認真了,所有農作物在還沒「敬拜讚美」就先「頌榮」了(編按1)。聽他這麼一講只好繼續挖苦他,乾脆我就幫你來做最後的祝福禱告。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不可能改變正在發生的天災,但只要人在土地在,願意克服當前問題,手中的壞球將轉變成好球,希望仍會存在。[/epq-quote]談話的過程,總是你笑我,我笑你的,好友間的調侃果然助於舒緩內在壓力。總之,我們有相同的默契,即使遇到天災仍然堅信雨後天晴,因為以往的災害經驗,不可能改變正在發生的天災,但只要人在土地在,願意克服當前問題,手中的壞球將轉變成好球,希望仍會存在。   回到重建問題,西嵐和部落所有的農夫仍將面對重新生產的挑戰。 豐收農場的馬興和明香農場的錦山談到,這次颱風帶來許多影響,如農業資材損壞,剛種植的作物,或者已經準備收成的作物皆攔腰折斷,同時土壤中的肥料也因大雨而流失,所以重建工作除了需要一段時間以外,更需要調度一筆資金來解決營運問題,否則恐怕影響農場半年的經營以及產出。 因此,既然大家剛好都在重建,也遇到資金不足問題,那麼就趁著大家重建之時來談談部落農民要如何在資金短缺下找到資源讓農場繼續運作。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423"] 西嵐有機農園剛種植的作物。(照片/Watan Taru)[/caption]   災後農業重建,部落寧向親友或廠商借貸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因為農會借不到錢,只好跟友人借款,如果人太在意面子,想要經營農場根本就不用想了。[/epq-quote]在部落,較少聽族人向鄉公所申請天然災害補助件事,只有少數人申請政府的災害補貼。借貸或者賒帳,是部落族人在解決資本不足的主要方法。 西嵐曾跟我說過,遇到收穫不佳或者風災,就會發生資金周轉的問題,為使農場正常運作他通常會向平地好友借貸。他也告訴我,這其實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因為農會借不到錢,只好跟友人借款,如果人太在意面子,想要經營農場根本就不用想了。 我家過去也曾跟菜商借款,父親務農 30 多年的時間,有非常多次向廠商借貸的經驗,解決在農業生產的資金漏洞。家父並非喜歡借貸,而是因為無奈而做的選擇,如同西嵐的經驗。當然,部落從事農業工作的族人基本上都有類似的經驗,遇到資金不足的無助感。 再來,族人借貸也為了運用在家計。記得有一年在唸研究所,一場颱風導致家人種植的農作物損害而無法銷售,父親在面對孩子就學壓力,為讓孩子們順利完成學業,沒錢,只好又跟廠商借貸;當時我拿著父親借的十萬繳了我和弟弟妹妹們的學費、房租費、生活費,也才深刻體會農人的生活。引述自家經驗,其實要講述的是,這些光景與問題仍然在部落發生,農夫借貸,除了讓農場運作外,亦必須顧及家的穩定生活。 當然也有人不借款,選擇向農藥行或者農會賒帳來採購農業生產用的所有資材。總之,不管是借貸或者是賒帳,原則上這就是族人遇到資金不足最真實的處理經驗。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441"] 西嵐受災的農園。(圖片/Watan Taru)[/caption]   保留地公告現值不高,無法借貸足夠金額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這種僅依靠個人社會人際網絡而來的資源,在極端氣候所造成災難日趨頻繁之際,並不是一種解決災後農場重建最適切的方式。[/epq-quote]大家也會問,為何向廠商借款而不跟地方政府或農會借貸呢? 事實上,資金不足通常發生在自然災害後,但族人們發現,向政府或農會申請貸款常因為擔保品不足或者信用問題導致無法借貸事實,所以目前政府或農會所設的貸款基本條件或規範是讓原民難以取得申請資格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要求貸款人之擔保品來說。 土地是族人主要提出的擔保品,而農會將依土地公告現值衡量貸款人借款之金額。由於多數地區的原住民保留地公告現值不高,換言之,這種依原民土地現值條件衡量貸款的做法,對原民來說根本就是限制,如何申請貸款。 從西嵐的經驗來看,災後農場重建不只有修繕家園,或者種菜、生產而已,還涉及到周轉金的運用和支持。這個例子突顯原住民族農民因為資格不符而無法跟政府申請借貸的情況下,雖有一套調度資金的方法,例如向個人好友借款週轉,但這種僅依靠個人社會人際網絡而來的資源,在極端氣候所造成災難日趨頻繁之際,並不是一種解決災後農場重建最適切的方式。 而當務之急,則應放在如何增加原住民族農民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的韌性(resilience)。   回到政府的角色,當原住民族農夫都面臨自然災害的問題時,政府就需要認真思考或者調整相關政策之內容及條件,成為農人的好靠山。 儘管蔡英文總統今(2016)年 8 月 1 日對原住民族進行道歉之時,已保證新政府將落實對原住民族的歷史/轉型正義,且在各項政策上皆會考量原住民族的需求,蔡總統的話猶言在耳,但相較目前政府仍缺乏對原住民族農民災後重建的整體政策規劃,實在顯得相當諷刺,亦毫無正義可言之。 [caption id="attachment_11395" align="aligncenter" width="750"]typhoon 西嵐有機農園預備採收的蔬菜(照片/Watan Taru)[/caption]   編按

  1. 部落教會主日禮拜,「敬拜讚美」為初始程序之一,而「頌榮」則為結尾程序之一。族人以部落習慣的禮拜程序,自嘲農作物成長都還未開始,就已經泡湯了。
  關於作者 Watan Taru(漢名:羅恩加),在部落種菜的人,政治大學民族系博士。曾任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國小代課老師、中央研究院民族所部落訪問學人與服務獎助服務工作。 於 2001 年返鄉深耕部落,參與部落公共事務,推動社區營造與有機農業的集體行動,致力改變原鄉地區的生活和產業。現為部落農夫,至善基金會數位網夢兼任督導,在新竹縣尖石鄉培力在地工作者,組織部落工作團隊,以農業串結部落,並於 2010 年在服務地區掀起有機農業運動,這幾年亦陸續在其他原住民族地區分享工作經驗。目前他持續關注的議題工作有老人關懷工作、土地議題、民族教育與文化復振、有機農業推廣、農民生活、跨部落資源共享。而他始終堅信,投入一份愛,部落就改變的信念。
[AdSense-A]

 

愛原住民?想關注、參與更多部落大小事?歡迎:

追蹤:為我們 Facebook 粉絲專頁按讚、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將您對部落議題的想法寫下來,或分享部落活動 參與:看看我們推薦的部落好物,用行動支持部落產業

 ]]>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