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原住民的民進黨⟩一文,內容指出民進黨重建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神社,認為該黨有意彰顯日本人當年侵略牡丹社的往事。 此事後經高士部落鄉長出面回應,昔日高士神社係由日本神職人員與民間共同籌資重建,已於 1945 年風災中損毀;現在的高士小神社「則是部落與日本民間友人對於糾葛歷史的釋懷,是化解紛爭、建立友好的象徵」,並非對日本的歌功頌德。 然而後續尚有餘波,蔡正元執行長繼續公開提問:神社落成於部落是否合情、合理? 這一次由政界人士引發的高士神社歷史意義之議論,正好給予我們對於轉型正義的形式、內容與意涵探究的空間。針對此次高士神社的「抹綠」,個人提出幾點,一同討論審視臺灣族群歷史應有的認知。 「轉型正義」第一件事,必須重新了解歷史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在部落當地重建神社的歷史意義並非重現殖民威權,而是「族人沒有忘記歷史」的記憶映證。[/epq-quote]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是民主國家在政權變遷後,處理前朝遺留的歷史問題,主要任務除了讓社會從政治壓迫下的分裂得到和解、遏止侵犯人權外,另一點在於「處置加害者、賠償受害者與歷史記憶的保存」(註1)。 因此,重新理解過往歷史的迫害、不正義與遺憾,便是轉型正義的第一要務。 從殖民史的角度回顧,神社如同臺灣總督府,都是殖民威權的一種象徵形式,但據高士部落的耆老回應:神社是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徵調充兵的族人,離開部落以前和家人相約再見的地點(註2),因此在部落當地重建神社的歷史意義並非重現殖民威權,而是「族人沒有忘記歷史」的記憶映證,更是民間重建臺日關係的重要交流。 彌補牡丹社事件的種種受害事實與其歷史保存,自然都是轉型正義的範疇;但當我們忽略了高士神社的真實重建過程、以及對高士部落族人的歷史意義,逕自以大歷史的官方紀錄進行錯誤的定義,我們豈不是再次犯下歷史謬誤? 主流視角外,也要看看在地族群史觀 當我們只侷限於從漢人視角來看待那一段日本曾經侵占臺灣的經驗,也讓我們忘卻了臺灣島上的其他族群的經驗與處境,甚至是在政治上解殖前後的現實經驗。 如果我們關注高士神社的歷史脈絡,能夠從戰時繼續延伸至戰後乃至於現今,並且更重視在地族群的現實經驗、大歷史之於區域歷史的緣由,而非止步於戰時的片段,歷史才真正得以有實踐原諒與警鑑的機會,並且從更多的視角發掘我們尚未正視的歷史意義 ── 除了主流社會的漢人視角外,還有當地高士部落的族人、甚至是積極重修友好關係的日本人視角。 擺脫黨國中心的政治論述,才能看見真正的台灣歷史 大歷史是當代政治得勢者的詮釋,所以黨國歷史的不正確在於以過度的政治中心優勢,強迫將高士神社帶入對立意味濃厚的黨政色彩思維,做片面、斷裂的誤解,刻意忽略在地的歷史人文脈絡,其過程有如政黨企圖重掌歷史詮釋權重現黨國歷史,更有利用族群記憶作為操弄政黨抗爭之虞。 但若我們能更以區域歷史、以不同角度觀察在地經歷的族群歷史,便有利於我們擺脫政治中心化,發現被優勢掩蓋的歷史經驗。 例如「部落」(tribe)原本也是殖民中心的語源,但是當「部落」的語彙義在地域、歷史、社會型態與生活的轉進層遞下,已然擺脫殖民影響而成為生活經驗中的重要象徵,我們仍然該將「部落」這個語彙「停滯在某個歷史時空不曾改變的想像」裡嗎?(註3) 同樣地,高士神社對於高士部落已然是族人們心中的重要記憶形象,那是當年先人與家人相約再見、死別重聚的重要地點,意義不僅止於日本殖民的象徵,更是民間自主發起交流友好的形式。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我們對於「原住民」是否仍然停留在某段時空背景裡的想像,而忽略了從近代轉進至現代社會型態下的真實經歷?[/epq-quote]因此當我們在討論「解殖」或是「轉型正義」時,是否也該留意,從那一段歷史延續至今、沉積在現實經驗中漸漸蘊釀轉變的脈絡?如果我們追求的論述與現實經驗、區域歷史並不相同時,又該如何拿捏其中的尺寸? 所以當蔡執行長提出「可用傳統公廨或基督教儀節」,是否也該留意「傳統公廨」代表的文化傳統和「基督教儀節」,在經歷時代變遷過程中的合理性?文化傳統在現代生活型態的改變下必然經過轉變與因應,而基督教儀節之於高士部落的族群記憶,在傳統的意義上又能更合情合理嗎? 我們對於「原住民」是否仍然停留在某段時空背景裡的想像,而忽略了從近代轉進至現代社會型態下的真實經歷? 臺灣歷史就是多元族群的歷史,高士神社承載的族群記憶,除了大歷史、單一視角的詮釋之外,我們更應注重高士部落自身本位的歷史敘述和記憶,以區域族群史作為臺灣轉型正義過程中的一個啟示,才有助於實現多元族群社會的期許。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大眾對「原住民」是否仍然停留在某段時空背景裡的想像,而忽略他們在現代社會型態下的真實經歷。本圖攝於高士部落,非本文所指涉之任何特定對象。(Credit: sun_line / CC BY-NC-ND 2.0)[/caption] 附註
-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衛城出版,2015)
- 引述於耆老陳清福,見潘欣中:〈蔡正元「抹綠」高士神社 部落居民要求公開道歉〉,《聯合報》2017 年 2 月 1 日。
- 李建霖,〈原住民的詞彙戰爭沒完沒了:「部落」這個字是歧視嗎?誰說了算?〉(Mata Taiwan)
- 侮辱原住民的民進黨(蔡正元臉書專頁)
- 四個問題有關屏東重建日本神社(蔡正元臉書專頁)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