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痛苦,才能開始療癒的藝術──‘Āina Aloha,夏威夷一場文化創傷與藝術治療的對話⎪原民醫師大會專題

編按:「太平洋地區原住民醫師大會」(Pacific Region Indigenous Doctors’ Congress,簡稱 PRIDoC)是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原住民醫師團體,每 2 年由各會員國輪流舉辦的國際醫療衛生會議,讓來自美國、夏威夷、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及台灣的原住民醫療從業人員與專家學者有機會共同討論原住民族的健康議題。 本屆大會由紐西蘭毛利醫學從業者協會(Te Ohu Rata o Aotearoa,Te ORA)於 2016 年底主辦,《Mata・Taiwan》也全程採訪,從種族歧視、倡議、照護/自我照護/同儕支持、去殖民化及未來轉型等五大主題紀錄此次會議。   提到醫療,一般人立刻想到的大都是近代主流的西方醫療模式,而且多半是針對生理上的醫療,比較少人會注意到心理的、特別是比較非主流的治療模式,不過近年來國內外都有越來越多人開始留意心靈上的創傷是需要被療癒的,並嘗試各種不同的的治療模式,例如園藝治療、繪畫治療等更偏向藝術性的活動。 那麼,當原住民族與藝術治療相遇時,又會產生甚麼樣的火花呢? 在夏威夷的 John A. Burns 醫學院(JABSOM)的課堂上,便正在進行一場原住民族文化創傷(cultural trauma)與藝術治療之間的精采對話。   ‘Āina Aloha,代表夏威夷人創傷與療癒的畫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文化創傷是當代原住民族健康狀態與主流社會有所差異的根源之一,而在主流教育模式下…… 要談如何從文化創傷中復原更是一大挑戰。[/epq-quote]2016 年的春天,John A. Burns 醫學院進行了一場「‘Āina Aloha 壁畫」藝術治療工作坊,這一個將文化創傷、療癒與藝術結合在一起的課程,由該醫學院的教授 Martina(註1)發想並組織;Martina 邀請原住民藝術家 Meleanna(註2)將一幅由 6 位夏威夷原住民藝術家合力完成的大型雙面壁畫帶進校園,透過繪畫作品講述關於原住民歷史創傷、痛苦、文化力量、療癒能力相互對話的故事。 這是一幅以雙面形式展示的作品,其中一面壁畫以紅色為主色,遠看是一塊塊幾何圖形的色塊,近看會發現許多扭曲的線條與一隻隻手,整個畫面彷彿在掙扎一般,象徵的就是原住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創傷,是傷痛的那一面;另一面以綠色、棕色為主色的壁畫則含有豐富的夏威夷文化元素,訴說著關於夏威夷原住民族歷史、土地與人民的故事,而這正是從自身文化根源當中找出的療癒力量。 夏威夷文化那一面以右邊為起始,萬物都是由東邊為始,最右邊的是海洋,再來是下方的土地,象徵大地之母,土地並非只是土地而已,而是滋養萬物的母親;接續是對夏威夷人來說非常重要的農作物芋頭,這不僅是夏威夷人的主食,也是生命來源,在神話故事裡也佔有一席之地;在芋頭一旁的人頭,是夏威夷人的祖先們;白鳥旁的黑夜是月亮的曆法,畫出陰晴圓缺的月相;在一旁的支架則是祭壇;最左側的則是下一代手握著權杖,代表下一代會傳承祖先及源頭,創造嶄新的一頁。 最後此時再讓我們回到另一面的痛苦,仔細一看,會發現藝術家們在作品中塗上了許多綠色區塊,這些綠色區塊正代表著療癒,象徵不管我們感受到多少苦難,仍是有療癒的希望。(註3)   文化創傷(與之連結的是殖民化、種族歧視)是當代原住民族健康狀態與主流社會有所差異的根源之一,而在主流教育模式下的醫學院中要談論文化創傷是困難的,要談如何從文化創傷中復原更是一大挑戰。透過這個大型的壁畫作品,參與工作坊的教職員及學生有機會透過藝術的視角重新理解文化創傷與治療,同時也向醫學院的學生揭示另一種理解文化創傷及其療癒的可能途徑。 而在工作坊中,一方面概述夏威夷原住民族的歷史創傷,一方面更讓參與者進行自我反思,接著在邀請大家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藝術作品,也形成一種新的互動對話的形式。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述說夏威夷原住民族人歷史、土地與人民故事的壁畫作品。(圖片提供/Snayian)[/caption]   更難的是:了解失落後,該如何療癒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文化創傷的經驗其實是普遍存在在原住民族當中的,即使彼此來自不同的部落、不同的族群文化……[/epq-quote]Martina 和 Meleanna 將當時在學校裡的進行工作坊、以及以等比例縮小輸出的壁畫海報帶到 PRIDoC 2016 的會場,讓此次參與會議的成員有機會了解藝術治療與文化創傷之間的故事。 作為醫學院教授的 Martina 談到,當人們在談任何關於原住民族的議題時,不能不去面對與理解殖民化、種族主義這些帶來文化創傷的脈絡對原住民族造成什麼樣的衝擊與傷害,「在學校,我們嘗試用幾種不同的方式去教我們的學生了解原住民族失去了什麼,但更大的困難是,當你讓學生面對失落之後,怎麼去教學生如何療癒?」 後來 Martina 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美洲原民部落如何透過藝術的方式試圖療癒文化創傷的影片,覺得是非常棒的嘗試,同時也想知道如果一樣透過藝術,「我們自己的文化會是如何面對文化創傷跟療癒的,便可以將此利用在教學上。」同時間,藝術家 Meleanna 這幾年來正試圖透過繪畫與文化創傷對話、療癒,剛好一件關於文化創傷與療癒的大型壁畫正在展出 ── 也就是後來帶進校園的作品 ── 那幅作品大大地震撼了特地前去看展的 Martina,驚覺這是一個講述創傷療癒的好方式,於是便努力將它帶進醫學院的課堂中,透過工作坊的形式,讓學生及學校裡的成員可以參與其中。   而學生的反應很棒,雖然一開始學生其實看不懂畫作想表達的究竟是什麼,但透過兩個小時的工作坊,邀請藝術家 Meleanna 來談整個創作的歷程與意義,參與工作坊的成員也在帶領之下透過繪畫講述一些關於自己的故事,學生們漸漸能夠明白當中的意涵。 有些學生將自己家族或部落的故事與這個藝術創作連結起來,並意識到這些關於文化創傷的經驗其實是普遍存在在原住民族當中的,即使彼此來自不同的部落、不同的族群文化,有些經驗還是互通的、能夠產生共鳴連結的,這是很美的事情,也是能夠產生力量的事情。   面對創傷,終能和創傷對話 而身為藝術家的 Meleanna 也分享了當時創作這個作品的歷程與經驗。她說,當時的計畫是想嘗試看看能不能將文化創傷藉由繪畫的方式來呈現,但最後的結果卻遠超乎於此。大家並非一開始就打算創作兩幅壁畫,參與這個行動的藝術家們先創作了象徵文化創傷的、痛苦的壁畫,但很快他們便發現不應該只停留在傷痛,所以才接著創作出與創傷對話、含有療癒力量的的第二幅壁畫。最終,作品成為一幅雙面的大型壁畫,這個作品因而產生很有力量的效果。 採訪過程中,我對 Meleanna 如何述說創傷與療癒之間的關係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說,藉由這幅雙面畫作的展示、與觀眾的互動,人們能夠在不同的兩面之間來回走動,大家一方面可以從繪畫當中感受到源自我們自己文化當中的療癒能力,但同時一方面人們也需要走到另外一面去看見傷痛、感受傷痛。 面對創傷,我們必須去意識到它的存在、指認出它,接著我們才能選擇,選擇我們究竟是要跟創傷一起共存,或者我們就從創傷中釋放。同時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觀者在觀賞作品的過程、甚至工作坊的參與者在嘗試自己創作的過程中,也都在創造新的敘事;關於文化創傷與療癒的故事,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關於這樣的嘗試才剛剛開始,未來還有很多故事可繼續。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意識到它的存在、指認出它,接著我們才能選擇,選擇我們究竟是要跟創傷一起共存,或者我們就從創傷中釋放。[/epq-quote]療癒即創作,創作即療癒。在創作的過程裡,藝術家同時在療癒身為原住民所有的傷 ── 歷史中被殖民統治所殘留下來的、現代被歧視排除的,代代相傳的傷。 Meleanna 成功將藝術與療癒結合,而 Martina 則成功將此帶進醫學院,教導習醫者不僅僅要照顧病者之身,還要能打開心靈之眼,看見歷史在他人身上留下的看不見的傷痛,看見便是療癒之始。   回頭看看台灣,似乎還沒有太多人關注到集體性的文化與歷史創傷對當代原住民族健康的影響,在主流醫學校/院教育當中更沒有與之相關的課程。 其實台灣有非常多優秀的原住民藝術家,不論是傳統藝術或是當代藝術路線,其實都有療癒文化創傷的可能,有許多藝術家更是早已嘗試透過藝術來講述關於原住民集體創傷的故事 ── 像是透過歌聲與影像表達對土地正義關懷的雲力思;或是透過裝置藝術呈現原鄉土地與自我認同追尋對話過程的峨冷・魯魯安;也有像利格拉樂・阿是透過文字來書寫原住民的生命創傷,還有好多好多藉由各種不同形式之藝術來與原住民族創傷經驗對話的例子。 如何在建構更符合原住民族醫療治療模式的過程中加入集體/歷史/文化創傷的觀點以及藝術的成份,讓藝術與醫療在學校課程甚至診療過程裡有更多對話空間,或許是台灣未來可以多方嘗試的方向。

↓ 創作 ‘Āina Aloha 壁畫的過程

  附註
  1. Martina Leialoha Kamaka. President of Ahahui o nã Kauka, Association of Native Hawaiian Physicians. Assoc.Prof., John A Burns School of Medicine, Unvi.of Hawaii, USA
  2. Meleanna Aluli Meyer. M.A, Artist, Educator
  3. 本篇關於畫作意涵的解釋內容,係取自參與 PRIDoC 2016 該場次藝術治療工作坊之原醫會成員朱梅菁之日誌筆記,特此說明。
    延伸閱讀   關於作者 Snayian,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畢,為青年組織「東華原民院街頭陣線」之成員。現為《Mata・Taiwan》特約採訪編輯。  ]]>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