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荷蘭人沒來,台灣還是可以從「大肚王國」發展出現代國家嗎?

迄至 1642 年,荷軍始經由「水路」北上,攻佔雞籠西班牙城堡。何以如此?十分耐人尋味。   「荷西 16 年和平」及「水路北上」兩點伏筆,簡單說明一個事實:當時台灣南北阻隔,以至荷西無法交會。   大肚王國,真正的台灣本土政權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1662 年荷蘭人離台為止,大肚王國始終維持相當層度主權獨立;他們允許白人通過領土但不得定居、無荷語翻譯、拒絕接受基督教。[/epq-quote]從近年陸續出土的荷西文獻零星記載中,可以推敲出隔絕南北的,並非自然地理的窮山惡水,而是在中台灣西部平原上,有一個被後人稱之為「大肚王國」的台灣本土政權。 大肚王國是否夠格稱「王」、稱「國」,容後再議,但大致可以確定的是,在今俗稱大肚溪的烏溪,有一個以拍瀑拉族(Papora,又譯為巴布拉族)為主的「跨部落聯盟」,統治從桃園以南,一直到雲林、彰化交界的濁水溪以北,至少包括巴布薩(Babuza)、巴宰(Pazeh)、道卡斯(Taokas)等 5 個族的 18~22 個社。 1638 年,荷蘭人「中國人及二林(Gieren)居民」的情資,得知有這麼一股勢力的存在。但荷人與大肚王國的戰爭,卻遲至 1644 年 Piter Boon 上尉遠征北台灣才發生。   Piter Boon 1644 年的軍事行動,因遭拍瀑拉族大肚王國反擊而失敗。翌年 1645 年 Piter Boon 捲土重來,摧毀 13 個村社、殺了 126 人,「使南北通路安全」。大肚王國頭領 Tackamaha 始在 Van Breen 牧師調停下,訂約言和,參加是年 4 月荷蘭人的「福爾摩沙議會」。 不過,一直到 1662 年荷蘭人離台為止,大肚王國始終維持相當層度主權獨立;他們允許白人通過領土但不得定居、無荷語翻譯、拒絕接受基督教。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荷治時期荷人所繪的熱蘭遮城。[/caption]   統治 5 語族 18 社,大肚王國曾實質統治台灣中部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能維持 5 個語族、15 至 18 個村社,估計至少超過 3,000 平方公里的統治,很難只是一個儀式性質的散漫部落聯盟。[/epq-quote]可以確定,終荷治之世,荷人並未實質統治中台灣西部平原這一大片土地。那麼,統治這區域的 Tackamaha,又是怎麼樣性質的一個「政治實體」(entity)呢?我們不妨窺探一下他的統治形態:荷蘭文獻中,這個「王」,被稱為 hooft、keizer、overste  vorst。但是否其統治形態,真如字意上的「王」?則待商榷。 清時期黃叔儆《台海使槎錄》中描述同族群「沙轆社」:「土官嘎即,目雙瞽,能約束眾番,指揮無敢違。」後二句即為統治形態權力關係的描述。同書又說,「大肚⋯⋯ 昔有番長名大眉。志謂:每歲東作,眾番爭致大眉射獵,於箭所及地,禾稼大熟,鹿豕無敢損折者,箭所不及,輒被蹂躪,不亦枯死。其子斗肉、女阿巴里、婿大柳望,各社仍敬禮,獲鹿必先貽之。」 由此可見,歷經荷、鄭、清三世殖民統治,到了《台海使槎錄》成書的 18 世紀、近百年之後,「大肚王」至少「仍」維持儀式上的崇高地位。   由此不妨放膽想像,在 1645 年大肚王國「歸順」荷蘭人之前,理當具有更實質的統治權力。畢竟,能維持 5 個語族、15 至 18 個村社,估計至少超過 3,000 平方公里(今大台中市面積 2,214 平方公里;大肚王國可能不及山區,南北界卻迄桃園以南、雲林以北)的統治,很難只是一個儀式性質的散漫部落聯盟。 進一步說,能守住這麼一片龐大領土若干年不被先進的荷軍攻入,況且這片領土又不是地形複雜的山區(如電影《賽德克巴萊》所演),而是台灣島上最坦蕩的平原,可以想像這個政治實體,雖然未必有稅收、貨幣、關稅⋯⋯ 之類現代國家特徵,但人民、領土的觀念已存在,內外有別,推斷其統治權力相當程度明確。   即使無殖民者衝擊,台灣原民也應能發展出現代國家 在同為南島語族的東南亞諸國,若干尚未穆斯林化、建立蘇丹制的地方,如加里曼丹島上的達雅族(Dayak),有所謂「酋邦」(Chiefdom)的存在。酋邦者,是一種「準國家」統治形態。其特徵大致為:中央集權於酋長、「外交關係」定奪於酋長,物品自部落時期的互相交換轉變為由酋長「重新分配」(稅收)模式。 從前文「能約束眾番,指揮無敢違」、「獲鹿必先貽之」等支字片語推測,「大肚酋邦」至少已初步形成。 酋邦歷經殖民統治的現代化衝擊,固然有一些被消化在現代國家當中(諸如夏威夷),但也有演變成現代國家者,如東加(編按1)。而台灣在荷蘭人統治下,建立了由百分之百由原住民組成的第一個國會「福爾摩沙議會」。這強烈暗示著,即使沒有漢人來台,台灣仍將不無可能從原住民酋邦,經由殖民統治的現代化衝擊,直接過渡成為現代國家。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但「大肚王國」或「大肚酋邦」的客觀存在,說明了這片土地縱使沒有歷代殖民統治的「開化」,遲早也會演化出相應於歷史發展的統治形態。   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的西拉雅族(正名)問題,乃至台灣整體原住民族問題,應該可以有更宏觀的歷史視野,以及更加感恩、愧疚的心情。 (本文原標題為〈夾在西班牙與荷蘭之間的大肚酋邦│陸之駿〉,原作者為陸之駿,原刊於《李登輝民主協會》。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Van Braam 臺澎地圖解》,原件藏於荷蘭海牙國家檔案館。[/caption]   編按

  1. 原文尚包含大溪地,然大溪地至今仍為法國領地,屬於法屬玻里尼西亞向風群島一部分,故經編輯移除。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關於作者 陸之駿,詩人、政治評論者。 社團法人李登輝民主協會長期致力於深化台灣民主,關心國家前途與發展。為了落實李登輝前總統的政治理想,促進社會理性對話並影響政府決策,我們用心編輯出版《民主視野》,提出前瞻性思維、監督政府施政,促進理性討論,期使台灣蛻變為一個具備優質民主內涵,社會進步繁榮的國家。  ]]>


Comments

One response to “如果荷蘭人沒來,台灣還是可以從「大肚王國」發展出現代國家嗎?”

  1. Ying-Long Li Avatar
    Ying-Long Li

    中晝e皇帝(Keizer van Middag)欠缺文字記載傳承之能力 被漢人同化消滅掉語言認同 卻是完全無家己e史料 愛靠Nederland共和國之文字Nederlands記錄 djia有辦法翻身對抗漢字文化之史料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